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应用植物学(经济植物学)论文

雾灵山野生植物资源价值评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7页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野生植物资源的价值理论、价值构成以及评价方法第14-17页
     ·理论基础第14-16页
     ·野生植物资源的价值构成及评价方法第16-17页
2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概况第17-20页
   ·自然条件第17-19页
     ·地理位置第17页
     ·地形地势第17页
     ·土壤第17页
     ·气候第17-18页
     ·水文第18页
     ·植被第18-19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19-20页
3 研究方法第20-41页
   ·技术路线第20页
   ·群落类型的划分第20-21页
   ·资料的获取第21-24页
     ·外业调查第21-24页
       ·标准地样方设置第22页
       ·调查内容第22-24页
     ·旅游收入、科研投入调查第24页
   ·内业数据整理第24-25页
     ·乔木树种资料整理第24页
     ·灌木和草本植物资料整理第24-25页
     ·雾灵山二类清查资料整理第25页
   ·价值计算第25-38页
     ·直接价值第25-28页
       ·雾灵山各群落类型价值及总价值第25-27页
       ·雾灵山小班直接价值第27页
       ·雾灵山物种单株直接价值第27-28页
     ·生态效益第28-38页
       ·雾灵山各森林群落类型生态效益第28-34页
       ·层次分析法第34-36页
       ·雾灵山主要物种生态效益第36-38页
   ·野生植物资源价值评价系统构建技术第38-41页
     ·ASP技术第38-39页
     ·Dreamweaver MX 8第39页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第39-41页
4 结果分析第41-76页
   ·直接价值第41-52页
     ·雾灵山直接总价值第41-45页
       ·木材总价值第41-43页
       ·木材年增价值第43-44页
       ·药用植物总价值第44-45页
     ·雾灵山各群落类型价值第45-51页
       ·各群落类型木材价值第45-48页
       ·各群落类型药用价值第48-51页
     ·单株平均直接价值第51-52页
       ·木材单株价值第51-52页
       ·灌木和草本植物单株平均药用价值第52页
   ·生态效益第52-71页
     ·雾灵山各群落类型生态效益第53-65页
       ·涵养水源第53-56页
       ·净化水质第56-57页
       ·固碳释氧第57-58页
       ·水土保持第58-60页
       ·净化空气第60-63页
       ·灭菌减噪第63-64页
       ·各群落类型的生态效益第64-65页
     ·雾灵山整体生态效益第65-67页
     ·主要物种平均单株生态效益第67-71页
   ·社会效益第71-72页
     ·旅游收入第71-72页
     ·科研投入第72页
   ·雾灵山植物资源价值评估查询系统初步设计第72-76页
     ·数据库建立第72页
     ·评价系统结构第72-74页
     ·评估系统功能第74-76页
5 结论与建议第76-78页
   ·结论第76页
   ·建议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5页
附录第85-107页
 附表1 椴树林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85-86页
 附表2 核桃楸林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86-87页
 附表3 桦树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87-88页
 附表4 阔叶混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88-90页
 附表5 栎树林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90-92页
 附表6 人工落叶松林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92-93页
 附表7 山杨林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93-94页
 附表8 天然落叶松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94-95页
 附表9 杨桦混交林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95-97页
 附表10 油松林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97-98页
 附表11 针阔混交林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98-101页
 附表12 针叶混交林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101-102页
 附表13 针杂木林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102-103页
 附表14 天然云杉林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103-104页
 附表15 灌丛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104-105页
 附表16 草甸生态效益价值物种评价指标体系种各指标处理后结果一览表第105-107页
个人简介第107-108页
导师简介Ⅰ第108-110页
导师简介Ⅱ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辽宁省产业集群为例
下一篇:柔道运动员损伤的关键运动素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