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条款类型信用证诈骗罪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软条款类型信用证诈骗罪的研究背景 | 第9-18页 |
第一节 信用证基本制度 | 第9-11页 |
一、信用证在现代贸易中的重要意义 | 第9-10页 |
二、信用证的运行理论 | 第10页 |
三、信用证的原则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软条款基本理论 | 第11-18页 |
一、软条款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软条款形成的原因 | 第13-16页 |
三、软条款的分类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软条款类型信用证诈骗罪的立法规定 | 第18-22页 |
第一节 国外立法规定 | 第18-19页 |
一、大陆法系的规定 | 第18页 |
二、英美法系的规定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国内立法规定 | 第19-22页 |
一、立法沿革 | 第19-20页 |
二、现行法的优点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软条款类型信用证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 第22-47页 |
第一节 犯罪客体 | 第22-25页 |
一、犯罪客体 | 第22-23页 |
二、犯罪对象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犯罪客观方面 | 第25-33页 |
一、暂时不生效 | 第25-26页 |
二、商检环节 | 第26-27页 |
三、装船环节 | 第27页 |
四、议付环节 | 第27-29页 |
五、进货口 | 第29-30页 |
六、信用证条款前后矛盾 | 第30页 |
七、恶意拖延时间 | 第30-31页 |
八、其他类型 | 第31-33页 |
第三节 犯罪主观方面 | 第33-42页 |
一、是否能有间接故意 | 第33-34页 |
二、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第34-42页 |
第四节 犯罪主体 | 第42-47页 |
一、法人作为犯罪主体 | 第42-43页 |
二、自然人犯罪主体 | 第43-45页 |
三、国外法人犯罪主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软条款类型信用证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 第47-57页 |
第一节 软条款类型信用证诈骗罪的罪名认定 | 第47-53页 |
一、罪与非罪 | 第47-49页 |
二、此罪与彼罪 | 第49-50页 |
三、停止形态 | 第50-53页 |
第二节 软条款类型信用证诈骗罪的刑罚裁量 | 第53-57页 |
一、软条款类型信用证诈骗罪的刑罚幅度 | 第54-55页 |
二、软条款类型信用证诈骗罪的量刑情节 | 第55-57页 |
第五章 软条款类型信用证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 第57-63页 |
第一节 罪状的完善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刑罚的完善 | 第58-63页 |
一、量刑情节的完善 | 第58页 |
二、法定刑的完善 | 第58-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后记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