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

带有源浮充平台的陡降型Buck变换器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引言第10-11页
   ·CPU 发展与VRM 的关系第11-13页
   ·电压调整模块简介第13页
   ·VRM 现状及前景第13-14页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2 BUCK 型非隔离 VRM 拓扑研究第17-29页
   ·同步整流 BUCK 变换器第17-19页
     ·传统 Buck 变换器损耗分析第17页
     ·同步整流 Buck 变换器简介第17-18页
     ·同步整流 Buck 变换器的特点第18-19页
   ·交错并联 BUCK 变换器第19-20页
     ·交错并联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第19-20页
     ·交错并联Buck 变换器特点第20页
   ·抽头电感 BUCK 变换器第20-23页
     ·抽头电感 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第20-21页
     ·抽头电感 Buck 变换器电压增益第21页
     ·带无损钳位电路的抽头电感 Buck 变换器第21-23页
     ·抽头电感 Buck 变换器特点第23页
   ·耦合绕组 BUCK 变换器第23-25页
     ·耦合绕组 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第23-24页
     ·耦合绕组 Buck 变换器电压增益第24-25页
     ·耦合绕组 Buck 变换器特点第25页
   ·有源钳位耦合 BUCK 变换器第25-27页
     ·有源钳位耦合 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第25-27页
     ·有源钳位耦合 Buck 变换器电压增益第27页
     ·有源钳位耦合 Buck 变换器特点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3 带有源浮充平台的陡降型BUCK 变换器第29-38页
   ·有源浮充平台工作原理第29-31页
   ·有源浮充平台与 BUCK 变换器的关系第31-33页
   ·带有源浮充平台的陡降型 BUCK变换器分析第33-36页
     ·拓扑介绍第33页
     ·工作状态分析第33-35页
     ·电压增益推导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控制策略研究第38-50页
   ·电压型控制第38-42页
     ·单环电压型控制第38-39页
     ·电压滞环控制第39-40页
     ·双环电压控制第40-42页
   ·电流型控制第42-46页
     ·电流型控制概述第42-43页
     ·自适应电压点控制第43-45页
     ·电荷控制第45-46页
   ·带有源浮充平台的陡降型 BUCK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第46-50页
     ·控制原理分析第46-47页
     ·控制系统框图第47-48页
     ·输出电流纹波的减小第48-50页
5 电路仿真与分析第50-63页
   ·电感电流有效值的确定第50-51页
   ·主电路参数第51-53页
     ·滤波电感 L 值计算第52页
     ·输出电容C_o值计算第52-53页
     ·浮充电感L_f值计算第53页
     ·浮充电容C_f值计算第53页
   ·系统仿真结果分析第53-61页
     ·稳态运行分析第54-56页
     ·负载突减时系统响应第56-57页
     ·负载突增时系统响应第57-58页
     ·输入电压突增时系统响应第58-59页
     ·输入电压突减时系统响应第59-60页
     ·电感电流波形图第60-61页
   ·带有源浮充平台的陡降型 BUCK变换器特点第61-63页
     ·对比级联型Buck 变换器的特点第61页
     ·带有源浮充平台的陡降型 Buck 变换器优点第61-62页
     ·带有源浮充平台的陡降型 Buck 变换器缺点第62-6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总结第63-64页
   ·后期工作展望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第69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英合同语言中的词汇关系
下一篇:同步电动机异步起动最佳顺极性投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