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6-20页 |
·选题的缘由 | 第6-7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7-17页 |
·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历史回顾 | 第7-11页 |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 第11-16页 |
·农村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意义 | 第17-20页 |
·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需要 | 第17-18页 |
·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 第18页 |
·是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8-20页 |
2 农村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和主要模式概述 | 第20-33页 |
·农村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农村循环经济的定义 | 第20-21页 |
·农村循环经济与“3R”原则 | 第21-23页 |
·农村循环经济的层次与结构 | 第23-24页 |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 | 第24-33页 |
·国外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第25-26页 |
·我国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探索 | 第26-33页 |
3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障碍的经济学分析 | 第33-42页 |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增长模型 | 第33-36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3-34页 |
·生产函数的建立与模型的推导 | 第34-35页 |
·模型的现实意义 | 第35-36页 |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障碍的经济学分析 | 第36-42页 |
·农村循环经济的外部性与市场机制失灵 | 第36-38页 |
·利益驱动机制的缺乏 | 第38-39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39-42页 |
4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几个案例研究 | 第42-59页 |
·贵州“织金模式” | 第42-47页 |
·织金农村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 | 第42-44页 |
·“织金模式”的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织金模式”的三大效益 | 第45-46页 |
·“织金模式”的启示 | 第46-47页 |
·北京“留民营模式” | 第47-52页 |
·“留民营模式”产生的背景 | 第47-49页 |
·“留民营模式”的基本内容 | 第49-50页 |
·“留民营模式”的三大效益 | 第50-51页 |
·“留民营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 第51-52页 |
·河南“天冠模式” | 第52-59页 |
·天冠集团燃料乙醇生产项目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 第52-53页 |
·新旧工艺物料衡算及价值分析 | 第53-56页 |
·“天冠模式”的基本原理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天冠模式”的启示 | 第58-59页 |
5 结论及对策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对策 | 第60-62页 |
·提高思想认识 | 第60页 |
·制定好发展规划 | 第60-61页 |
·增加资金投入 | 第61页 |
·加大监督力度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