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 | 第11-16页 |
| 一、条约的含义分析 | 第11-12页 |
| 二、国际条约与国际法关系的理论 | 第12页 |
| 三、各国(组织)处理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实践 | 第12-16页 |
| (一) 欧盟 | 第12页 |
| (二) 美国 | 第12-13页 |
| (三) 英国 | 第13页 |
| (四) 法国 | 第13页 |
| (五) 我国适用国际条约的状况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条约在中国法院适用的审判实践 | 第16-24页 |
| 一、海事海商案件适用国际条约的实践 | 第16-18页 |
| (一) 适用《1974年国际人命安全公约》案例 | 第16页 |
| (二) 适用《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案例 | 第16-17页 |
| (三) 适用《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案例 | 第17页 |
| (四) 适用《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案例 | 第17-18页 |
| (五) 适用《海洋法公约》《统一扣押运输船舶若干规定的国际公约》案例 | 第18页 |
| 二、国际铁路运输案件适用国际条约的审判实践 | 第18-19页 |
| 三、知识产权案件适用国际条约的审判实践 | 第19-21页 |
| (一) 适用《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案例 | 第19-20页 |
| (二) 适用《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案例 | 第20-21页 |
| 四、涉外合同案件适用国际条约的审判实践 | 第21-22页 |
| (一) 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案例 | 第21页 |
| (二) 适用《海牙议定书》《瓜达拉哈拉公约》案例 | 第21-22页 |
| (三) 适用《华沙公约》案例 | 第22页 |
| 五、涉外侵权案件适用国际条约的审判实践 | 第22页 |
| 六、适用其他地区性公约及双边条约的审判实践 | 第22-24页 |
| (一) 适用《澜沧江—湄公河船舶安全航行规则》案例 | 第22-23页 |
| (二) 适用《中美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案例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条约的适用方式 | 第24-29页 |
| 一、直接适用 | 第24-25页 |
| 二、间接适用 | 第25-26页 |
| 三、国际条约作为国际惯例适用 | 第26-27页 |
| 四、当事人引用国际条约作为准据法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国际条约的适用原则 | 第29-35页 |
| 一、“条约必须遵守”原则 | 第29-30页 |
| 二、主权原则 | 第30页 |
| 三、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 第30-31页 |
| 四、公共秩序保留原则 | 第31-32页 |
| 五、对等原则 | 第32页 |
| 六、区分内外原则 | 第32-33页 |
| 七、各个甄别原则 | 第33-35页 |
| 第五章 加强国际条约适用的设想 | 第35-41页 |
| 一、明确国际条约的宪法地位 | 第35-36页 |
| 二、加快国内法的修订 | 第36-37页 |
| 三、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工作 | 第37-38页 |
| 四、设立法院内部相关部门 | 第38-39页 |
| 五、促进审判方式的改革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