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NO_x的危害 | 第10页 |
·低NO_x燃烧技术 | 第10-13页 |
·燃料再燃 | 第11-12页 |
·空气分级燃烧 | 第12页 |
·低NO_x燃烧器 | 第12页 |
·烟气再循环 | 第12-13页 |
·低氧燃烧 | 第13页 |
·燃料再燃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15页 |
·再燃燃料 | 第14页 |
·再燃区温度 | 第14页 |
·化学当量比 | 第14-15页 |
·停留时间 | 第15页 |
·初始NO_x含量 | 第15页 |
·气体燃料再燃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15-17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化学动力学理论 | 第18-27页 |
·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化学反应机理 | 第18-22页 |
·均相反应动力学 | 第18页 |
·多重反应系统中独立反应数的确定 | 第18-19页 |
·多重反应的收率及选择率 | 第19-20页 |
·均相反应动力学的活化能 | 第20页 |
·反应机理的建立步骤 | 第20-21页 |
·煤气还原NO_x的反应机理 | 第21-22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22-23页 |
·反应器模型的选择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煤气各成分还原氮氧化物的特性研究 | 第27-51页 |
·煤气各成分还原特性的试验系统 | 第27-29页 |
·H_2 还原氮氧化物的特性研究 | 第29-38页 |
·本文建立机理(H_2/NO)的敏感性分析 | 第31-36页 |
·Glarborg2000 机理(H_2/NO)的敏感性分析 | 第36-38页 |
·CO还原氮氧化物的特性研究 | 第38-46页 |
·本文建立机理(CO/NO)的敏感性分析 | 第41-45页 |
·Glarborg2000 机理(CO/NO)的敏感性分析 | 第45-46页 |
·CH4 还原氮氧化物的特性研究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4章 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特性研究 | 第51-64页 |
·试验系统概况 | 第51-54页 |
·煤气再燃还原NO的特性研究 | 第54-62页 |
·化学反应机理的验证 | 第54-57页 |
·化学当量比对煤气再燃还原NO的影响 | 第57-58页 |
·停留时间对煤气再燃还原NO的影响 | 第58-59页 |
·初始NO浓度对煤气再燃还原NO的影响 | 第59-60页 |
·再燃燃料比对煤气再燃还原NO的影响 | 第60-61页 |
·压力对煤气再燃还原NO的影响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 第71-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