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型抢劫罪若干问题讨论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转化型抢劫罪构成的前提条件 | 第8-14页 |
(一) 转化型抢劫罪对前行为性质的要求 | 第8-11页 |
(二) 转化型抢劫罪对前行为种类的要求 | 第11-14页 |
二、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要件 | 第14-17页 |
(一) 转化型抢劫罪主体的基础条件 | 第14页 |
(二) 转化型抢劫罪主体的年龄条件 | 第14-17页 |
三、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方面要件 | 第17-22页 |
(一) 关于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 第17-19页 |
(二) 关于对“当场”的理解 | 第19-22页 |
四、转化型抢劫罪的主观要件 | 第22-26页 |
(一) 向抢劫罪转化的主观条件 | 第22-23页 |
(二) 转化所涉及前后两个罪的犯罪故意问题 | 第23-26页 |
五、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 | 第26-31页 |
(一) 转化不以基础罪的既遂为必要 | 第26-28页 |
(二) 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 第28-31页 |
六、转化型抢劫罪的共犯问题 | 第31-33页 |
七、“入户”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转化问题 | 第33-40页 |
(一) 特定场所的行为转化问题 | 第33-35页 |
(二) 离开特定场所的行为转化问题 | 第35-37页 |
(三) 特定场所行为转化情节显著轻微的处理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5-48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