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5页 |
|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环境污染防治中地方保护主义之表现与影响 | 第15-20页 |
| ·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 | 第16-18页 |
| ·消极执行环境保护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 | 第16页 |
| ·干预环境执法活动 | 第16-17页 |
| ·降低环境污染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 第17页 |
| ·环境执法、司法不公 | 第17-18页 |
| ·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 第18-20页 |
| ·加剧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 第18页 |
| ·严重影响资源配置效益 | 第18页 |
| ·破坏环境法制的统一 | 第18-19页 |
| ·损害地方政府的形象 | 第19-20页 |
| 第3章 环境污染防治中地方保护主义之成因 | 第20-30页 |
| ·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 | 第20-25页 |
| ·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 | 第20-21页 |
| ·环境保护屈从于经济发展的“优位性” | 第21-22页 |
| ·环境违法的外部边际成本较低 | 第22-25页 |
| ·从法律制度角度分析 | 第25-28页 |
| ·当前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 第25-26页 |
| ·国有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 | 第26-28页 |
| ·从政治利益角度分析 | 第28-30页 |
| 第4章 环境污染防治中地方保护主义之法律规制 | 第30-48页 |
| ·健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 第30-35页 |
| ·明确环境保护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 | 第30页 |
| ·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环境立法权 | 第30-31页 |
| ·实行“区域限批”制度 | 第31-32页 |
| ·实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垂直管理 | 第32-35页 |
| ·强化环境违法法律责任 | 第35-42页 |
| ·完善环境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 第35-36页 |
| ·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 第36-37页 |
| ·构建地方政府环境污染赔偿法律制度 | 第37-42页 |
| ·完善国有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 | 第42-46页 |
| ·地方政府国有自然资源产权代表人地位的确定 | 第42-43页 |
| ·中央与地方自然资源代表权限的划分 | 第43-46页 |
| ·构建以“和谐社会”为核心内容的政府官员人事考核法律机制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