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对重金属Cr(Ⅵ)的生物吸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9页 |
1.铬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 第10-12页 |
·铬污染的来源 | 第10-11页 |
·铬的危害 | 第11-12页 |
2.处理含铬废水的传统方法 | 第12-16页 |
·化学形态改变法 | 第12-14页 |
·化学形态不变法 | 第14-16页 |
3.生物吸附法 | 第16-28页 |
·生物吸附的概念 | 第17页 |
·生物吸附法的分类 | 第17-18页 |
·生物吸附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生物吸附的机理 | 第22-26页 |
·生物吸附的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生物吸附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4.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8页 |
1.试验材料 | 第29-31页 |
·试剂 | 第29页 |
·菌种来源及性状 | 第29-30页 |
·仪器 | 第30-31页 |
2.试验方法 | 第31-38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1页 |
·试验所用菌体的培养 | 第31-32页 |
·菌体含水率的计算方法 | 第32页 |
·Cr(Ⅵ)的测定方法 | 第32-34页 |
·总铬的测定方法 | 第34页 |
·总状毛霉去除水中Cr(Ⅵ)的条件优化 | 第34-35页 |
·Cr(Ⅵ)的解吸附试验 | 第35页 |
·吸附等温模型的拟合 | 第35-37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8-55页 |
1.影响总状毛霉去除水中Cr(Ⅵ)的因素 | 第38-47页 |
·pH对去除的影响 | 第38-40页 |
·菌体浓度对去除的影响 | 第40-41页 |
·Cr(Ⅵ)初始浓度对去除的影响 | 第41-44页 |
·时间对去除的影响 | 第44-45页 |
·解吸附试验 | 第45-47页 |
2.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分析 | 第47-49页 |
3.总状毛霉去除水中Cr(Ⅵ)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49-55页 |
·残余总Cr、Cr(Ⅲ)和Cr(Ⅵ)的分析 | 第49-50页 |
·去除过程中pH的变化 | 第50-51页 |
·吸附Cr(Ⅵ)前后及解吸附后菌体的FTIR分析 | 第51-5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1.结论 | 第55-57页 |
2.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附录1 硕士期间撰写、发表的文章 | 第65-66页 |
附录2 主要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66-67页 |
附录3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