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

地下水开采与环境地质灾害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0-16页
     ·地面沉降成因第10页
     ·地面沉降的分布第10-11页
     ·地面沉降的危害第11-12页
     ·地面沉降预测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6-18页
     ·论文研究思路第16页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地理环境概况第18-45页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第18-20页
     ·地形地貌第18页
     ·气象第18页
     ·水文第18-20页
   ·区域地质概况第20-23页
     ·地层第20-21页
     ·构造第21页
     ·包气带第21页
     ·含水组的划分及其特征第21-22页
     ·浅层水和深层地下水第22-23页
   ·区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第23-31页
     ·降水量第23-24页
     ·地表水资源数量第24-27页
     ·地表水资源水质评价第27-30页
     ·地表水水质变化规律分析第30-31页
   ·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第31-45页
     ·地下水补、径、排及其特征第32-33页
     ·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第33-34页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第34-40页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第40-45页
第三章 地面沉降研究的理论方法第45-61页
   ·地面沉降的演变过程第45-47页
     ·产生地面沉降的因素第45页
     ·土体的有效应力原理第45-46页
     ·含水层应力变化的基本规律第46页
     ·弱透水层应力变化的基本规律第46-47页
   ·地面沉降计算方法第47-54页
     ·研究区域的土层概化第47-48页
     ·渗流水头第48页
     ·地面沉降的数学模型第48-52页
     ·单位释水系数的确定第52-54页
   ·地下水流动模型的应用第54-60页
     ·软件模块包的应用第55-56页
     ·模型应用的算例第56-57页
     ·最终沉降量与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的分布第57页
     ·开采量与沉降量的关系第57-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地质灾害的预测及防治第61-66页
   ·宁晋县区域地质灾害的预测第61-63页
     ·地面塌陷的预测第61页
     ·地面沉降的预测第61-63页
   ·项目区地面沉降的预防第63-65页
     ·引调客水带动微咸地下水利用第63页
     ·建设节水型社会第63-64页
     ·提高城市废水串联使用和中水资源利用第64页
     ·雨洪利用与水土保持第64-65页
     ·积极实施水价改革第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结论第66-67页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间算法在几何造型中的应用
下一篇:喜树碱的分析方法及提取纯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