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1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 | 第15-16页 |
2 我国稻田氮肥投入及氮肥吸收利用率概况 | 第16-19页 |
·我国稻田氮肥投入概况 | 第16-18页 |
·我国稻田氮肥利用率和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概况 | 第18页 |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意义 | 第18-19页 |
3 氮素吸收与分配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 | 第19-28页 |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氮素吸收利用上的差异 | 第19-24页 |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在不同器官分配的差异 | 第24-26页 |
·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形成因素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关系 | 第26-28页 |
4 提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途径 | 第28-34页 |
·氮肥科学管理 | 第28-32页 |
·研制新型肥料 | 第32-33页 |
·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遗传改良 | 第33-34页 |
5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设想 | 第34-36页 |
第二章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基本特点 | 第36-54页 |
1 前言 | 第36-3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供试品种 | 第37-38页 |
·材料培育 | 第38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38页 |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9页 |
·供试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生育期、株高、最高茎蘖数、成穗率的差异 | 第40-43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产量的差异 | 第43-45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 | 第45-49页 |
·影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 | 第49页 |
4 讨论 | 第49-53页 |
·水稻品种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 | 第49-50页 |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氮素总吸收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籼稻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 | 第52-53页 |
5 摘要 | 第53-54页 |
第三章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有关源库指标的基本特点 | 第54-76页 |
1 前言 | 第5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供试品种 | 第54页 |
·材料培育 | 第54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54-55页 |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第5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5-73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叶面积系数及净同化率的差异 | 第55-62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库容量的差异 | 第62-65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有关源库关系指标的差异 | 第65-72页 |
·影响籼稻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主要源库指标 | 第72-73页 |
4 讨论 | 第73-75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籼稻品种有关源指标的基本特点 | 第73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籼稻品种有关库指标的基本特点 | 第73-75页 |
5 摘要 | 第75-76页 |
第四章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点 | 第76-102页 |
1 前言 | 第76-7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7页 |
·供试品种 | 第77页 |
·材料培育 | 第77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77页 |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第7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7-99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干物质生产量的差异 | 第77-83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经济系数的差异 | 第83-84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物质分配的差异 | 第84-99页 |
4 讨论 | 第99-101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干物质积累的差异 | 第99-100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差异 | 第100-101页 |
5 摘要 | 第101-102页 |
第五章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基本特点 | 第102-145页 |
1 前言 | 第102-10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03页 |
·供试品种 | 第103页 |
·材料培育 | 第103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103页 |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第10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03-139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植株含氮率的差异 | 第103-118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吸氮量的差异 | 第118-122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分配的差异 | 第122-134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结实期氮素运转的差异 | 第134-137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 第137-139页 |
4 讨论 | 第139-144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的差异 | 第139-141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 第141-142页 |
·氮素分配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关系 | 第142-143页 |
·氮素运转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 | 第143-144页 |
5 摘要 | 第144-145页 |
第六章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根系的基本特点 | 第145-158页 |
1 前言 | 第145-14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6-147页 |
·供试品种 | 第146页 |
·材料培育 | 第146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146-147页 |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第14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47-156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单株根系有关性状的差异 | 第147-152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单条不定根有关性状和单位根干重根系活性的差异 | 第152-156页 |
4 讨论 | 第156-157页 |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籼稻品种根系形态和生理性状的基本特点 | 第156页 |
·根系形态和生理性状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关系 | 第156-157页 |
5 摘要 | 第157-158页 |
第七章 综合讨论 | 第158-167页 |
1 关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 | 第158-160页 |
2 关于水稻诸性状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关系 | 第160-162页 |
3 关于提高分蘖成穗率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作用分析 | 第162-163页 |
4 关于氮素吸收利用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作用途径 | 第163-164页 |
5 关于影响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主要性状 | 第164-166页 |
6 关于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籼稻品种的基本特点 | 第166-167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7页 |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80-183页 |
致谢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