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残渣制备白炭黑及改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油页岩残渣的来源及利用 | 第11-12页 |
·油页岩简介 | 第11页 |
·油页岩的利用 | 第11页 |
·油页岩灰渣的利用 | 第11-12页 |
·白炭黑的基本性质 | 第12-13页 |
·白炭黑的物化性质 | 第12-13页 |
·白炭黑的表面结构 | 第13页 |
·白炭黑的生产工艺简介 | 第13-18页 |
·气相法 | 第13-14页 |
·沉淀法 | 第14页 |
·离解法 | 第14-16页 |
·工艺的新进展 | 第16-18页 |
·白炭黑的改性 | 第18-23页 |
·改性机理 | 第18-20页 |
·改性工艺与结构表征 | 第20-23页 |
·白炭黑国内外生产概况 | 第23-24页 |
·国外生产概况 | 第23-24页 |
·国内生产概况 | 第24页 |
·国内外生产工艺的差异 | 第24页 |
·白炭黑的应用 | 第24-27页 |
·在橡胶中的应用 | 第25页 |
·在油漆和涂料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在塑料和不饱和聚醋树脂中的应用 | 第26页 |
·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6-2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页 |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2 制备白炭黑的工艺条件研究 | 第28-56页 |
·引言 | 第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试验原料及药品 | 第28-29页 |
·试验原理 | 第29-30页 |
·试验内容 | 第30-31页 |
·杂质浸出率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54页 |
·原料的成分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铁测定工作曲线 | 第33-34页 |
·煅烧工艺对原料活化程度和杂质浸出率的影响 | 第34-43页 |
·酸浸工艺对杂质浸出率的影响 | 第43-52页 |
·粒度对杂质浸出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产品提纯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3 产品白炭黑的检测与表征 | 第56-63页 |
·引言 | 第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页 |
·试验仪器 | 第56页 |
·试验药品 | 第56页 |
·试验内容 | 第5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国家指标测定 | 第56-57页 |
·白度的测定 | 第57-58页 |
·比表面积的测定 | 第58页 |
·红外光谱 | 第58-60页 |
·XRD表征 | 第60-61页 |
·表观形貌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4 白炭黑改性 | 第63-69页 |
·引言 | 第63页 |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试验仪器 | 第63页 |
·试验药品 | 第63页 |
·试验内容 | 第63-6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红外谱图 | 第64-66页 |
·接触角和分散性能 | 第66页 |
·XRD表征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A 符号说明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