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超临界CO2萃取染色一步法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 ·SC-CO_2 技术背景及应用 | 第10-18页 |
| ·天然色素萃取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 ·四吡咯类色素的萃取 | 第11-12页 |
| ·类胡萝卜色素的萃取 | 第12页 |
| ·多酚类色素和花青素类色素的萃取 | 第12页 |
| ·二酮类色素的萃取(姜黄的萃取) | 第12-13页 |
| ·醌类色素的萃取 | 第13页 |
|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13页 |
| ·绿色化学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制革工业中的应用 | 第14页 |
| ·SC-CO_2 染色 | 第14-18页 |
| ·SC-CO_2 染色设备 | 第15-16页 |
| ·化学纤维的 SC-CO_2 染色 | 第16-17页 |
| ·天然纤维的 SC-CO_2 染色 | 第17-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超临界 CO_2 萃取染色一步法机理研究 | 第20-33页 |
| ·超临界流体 (SCF) | 第20-22页 |
| ·SCF 定义 | 第20-21页 |
| ·SCF 的传递特性 | 第21-22页 |
| ·SC-CO_2 的基本性质 | 第22-23页 |
| ·热力学原理 | 第23-25页 |
| ·SC-CO_2 体系熵的计算公式 | 第24页 |
| ·SC-CO_2 体系热容的计算公式 | 第24-25页 |
| ·SC-CO_2 体系生成焓的计算公式 | 第25页 |
| ·热力学分析 | 第25页 |
| ·SFE 传质分析 | 第25-27页 |
| ·姜黄粒度模型 | 第27-30页 |
| ·SCF 染色传质分析 | 第30-31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 ·压力影响 | 第31页 |
| ·温度影响 | 第31页 |
| ·时间影响 | 第31-32页 |
| ·流量影响 | 第32页 |
| ·姜黄粒度大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姜黄素性能分析 | 第33-37页 |
| ·天然姜黄 | 第33页 |
| ·姜黄素的特性 | 第33-34页 |
| ·姜黄素分子及晶胞结构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实验工艺及性能测试方法 | 第37-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42页 |
| ·萃取染色实验 | 第37-40页 |
| ·SC-CO_2 染色装置 | 第37-39页 |
| ·染色工艺 | 第39-40页 |
| ·色度指标的测定 | 第40页 |
| ·耐摩擦色牢度 | 第40页 |
| ·耐水洗色牢度 | 第40页 |
| ·染色固着率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2-62页 |
| ·预实验参数选择及结果 | 第42-45页 |
| ·正交实验参数选择及结果 | 第45-53页 |
| ·毛织物正交实验结果 | 第45-48页 |
| ·棉织物正交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 ·涤纶织物 (PET) 正交实验结果 | 第50-53页 |
| ·单因素实验参数选择及结果 | 第53-61页 |
| ·毛织物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53-55页 |
| ·棉织物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55-58页 |
| ·涤纶织物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58-61页 |
| ·织物色牢度测试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4页 |
| 第七章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