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三中—沙四段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深部储层的定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9页 |
·区域地质特征和构造演化 | 第14-17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4页 |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 第14-15页 |
·地层特征 | 第15-17页 |
·濮城地区地质特征 | 第17-19页 |
·濮城地区构造发育史 | 第17页 |
·濮城地区断层发育情况 | 第17-18页 |
·濮城地区沉积相特征 | 第18-19页 |
第3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19-22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19-20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0页 |
·储层孔隙类型 | 第20-22页 |
第4章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及成岩相分类 | 第22-35页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22-26页 |
·压实、压溶作用 | 第22页 |
·胶结、交代作用 | 第22-24页 |
·溶解作用 | 第24-25页 |
·裂缝发育情况 | 第25-26页 |
·成岩作用阶段的划分 | 第26-33页 |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的标志 | 第27-30页 |
·成岩演化过程 | 第30-33页 |
·成岩相 | 第33-35页 |
·泥质包壳成岩相 | 第33页 |
·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 | 第33-34页 |
·碳酸盐胶结及裂缝成岩相 | 第34-35页 |
第5章 储层孔隙演化规律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52页 |
·储层物性的演化规律 | 第35-39页 |
·目的层段物性的垂向分布规律 | 第35页 |
·目的层段物性的剖面分布规律 | 第35-37页 |
·孔隙演化过程 | 第37-39页 |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50页 |
·沉积环境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39页 |
·异常压力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39-42页 |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42-46页 |
·砂体厚度与储层物性的关系 | 第46-50页 |
·储层物性各种控制因素综合研究 | 第50-52页 |
第6章 储层分类及评价 | 第52-54页 |
·储层有效性下限确定 | 第52页 |
·孔隙结构研究 | 第52-53页 |
·储层分类评价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