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1章 绪 论 | 第9-23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9页 |
·恶臭污染概述 | 第9-16页 |
·恶臭气体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恶臭污染的主要危害及特点 | 第11页 |
·恶臭污染的主要来源 | 第11-12页 |
·恶臭污染的测定及评价方法 | 第12-16页 |
·国内外恶臭气体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处理工艺及分析方法的选取 | 第23-43页 |
·处理工艺选取 | 第23-26页 |
·吸附的基础理论 | 第26-30页 |
·ACF的优点和缺点 | 第30页 |
·纳米Ti0_2光催化理论 | 第30-35页 |
·纳米Ti0_2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30-33页 |
·影响光催化氧化效率的因素 | 第33-34页 |
·气固相光催化反应器 | 第34-35页 |
·纳米Ti0_2光催化的优点和缺点 | 第35-36页 |
·纳米Ti0_2光催化与活性炭纤维结合的优点 | 第36-37页 |
·ACF/Ti0_2处理恶臭气体综合影响因素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37-43页 |
·综合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恶臭浓度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原理 | 第40-43页 |
第3章 光催化处理甲苯恶臭气体的实验室研究 | 第43-55页 |
·实验装置 | 第43-46页 |
·光催化光源的选取 | 第44-46页 |
·光催化反应器的内部构造 | 第46页 |
·实验仪器及实验原料 | 第46-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取样方式 | 第48页 |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考察甲苯光催化效果影响因素的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不同光催化剂吸附性能研究 | 第49-50页 |
·填充方式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50页 |
·不同光催化剂光催化性能比较 | 第50-51页 |
·甲苯初始浓度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甲苯气体流量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现场实验研究 | 第55-72页 |
·独山子炼油厂简介及其恶臭排放分析 | 第55-56页 |
·实验所用恶臭气体分析 | 第56-58页 |
·色质联机分析 | 第56-57页 |
·DynaSent 动态嗅觉仪测定 | 第57-58页 |
·实验装置 | 第58-61页 |
·实验流程 | 第58-59页 |
·反应器内部设计 | 第59-61页 |
·实验仪器及原料 | 第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2-71页 |
·气体流量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62-64页 |
·光照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64-65页 |
·长周期运转时间对恶臭气体去除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硫化氢的含量对恶臭气体去除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恶臭气体处理前后化学组成的变化情况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工艺废气处理流程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 第72-77页 |
·工艺废气处理流程图 | 第72页 |
·流程单元分析 | 第72-75页 |
·工艺废气处理流程可行性分析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7页 |
·问题及建议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