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7-54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视角与意义第17-2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7-19页
  二、研究的视角第19-21页
  三、研究的意义第21-23页
 第二节 主要概念的解析第23-37页
  一、大学第23-24页
  二、非线性第24-27页
  三、和谐第27-34页
  四、非线性和谐管理第34-36页
  五、机制第36-37页
 第三节 相关研究概述第37-43页
  一、非线性科学与非线性思维第37-39页
  二、和谐管理思想第39-42页
  三、非线性科学与和谐管理思想在大学管理中的应用第42-43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理论模型与研究内容第43-54页
  一、研究思路第43-45页
  二、大学非线性和谐管理的理论模型:三大主要原理第45-48页
  三、主要研究内容第48-54页
第二章 非线性视野中大学管理思维的延伸第54-78页
 第一节 非线性: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第54-69页
  一、非线性系统的基本特征第54-56页
  二、非线性思维的基本特征第56-61页
  三、非线性科学的哲学意义第61-69页
 第二节 从线性到非线性:大学管理思维的延伸第69-78页
  一、从封闭思维走向开放思维第69-71页
  二、从简单性思维走向复杂性思维第71-72页
  三、从确定性思维走向随机性思维第72-74页
  四、从经验性思维走向前瞻性思维第74-75页
  五、从零和思维走向共赢思维第75-78页
第三章 用非线性的观点看大学文化的演变、冲突与和谐第78-113页
 第一节 大学文化与大学管理第78-80页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第78-79页
  二、大学文化是大学管理的灵魂第79页
  三、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管理的首要内容第79-80页
 第二节 大学理念的非线性演变第80-99页
  一、西方大学理念的嬗变:人——知识——社会之间的非线性和谐第81-88页
  二、我国大学理念的非线性发展历程第88-94页
  三、我国大学办学理念的冲突与协调第94-99页
 第三节 大学精神的和谐意蕴与培育第99-105页
  一、大学精神的和谐意蕴第100-104页
  二、我国大学精神的培育需要协调好三种关系第104-105页
 第四节 我国大学教师多元文化的冲突与和谐第105-113页
  一、大学教师文化的类型第106-107页
  二、大学教师多元文化面临的冲突与选择第107-110页
  三、大学教师多元文化整合与和谐机制的建构第110-113页
第四章 用非线性的观点看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和谐第113-143页
 第一节 组织管理理论范式的转换第113-123页
  一、组织概念的延伸第113-115页
  二、组织管理理论范式的转向第115-119页
  三、组织结构的发展与创新第119-123页
 第二节 非线性视角下大学的组织特性第123-131页
  一、复杂性与矛盾性并存第124-125页
  二、多样性与统一性并存第125-127页
  三、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第127-129页
  四、松散联合性与严密性并存第129-131页
 第三节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我国大学组织变革的机制第131-139页
  一、耗散结构理论的要点第132页
  二、开放并引进负熵是大学组织发展的前提第132-134页
  三、非平衡态是大学组织发展与创新之源第134-136页
  四、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是大学组织发展的内部动力第136-137页
  五、随机涨落是大学组织变革与创新的触发器第137-139页
 第四节 大学组织管理整合的三种非均衡力量第139-143页
  一、科层制的力量发挥有限作用第139-140页
  二、市场的力量发挥辅助作用第140-141页
  三、文化的力量发挥主导作用第141-143页
第五章 用非线性的观点看大学权力的制衡与和谐第143-167页
 第一节 非线性视角下的大学权力关系第143-153页
  一、权力结构边界模糊与权力冲突第143-146页
  二、两种权力运行机制差异和相悖第146-147页
  三、权力主体的多元性与不对称性第147-150页
  四、大学权力价值观念的冲突第150-153页
 第二节 大学校长的和谐权威第153-159页
  一、大学校长权威的来源第153-154页
  二、大学校长的"和谐权威"与"不和谐权威"第154-157页
  三、大学校长如何树立"和谐权威"第157-159页
 第三节 我国大学多元权力的制衡模式建构第159-167页
  一、党、政、教授共同决策模式第159-161页
  二、多元权力主体决策模式第161-163页
  三、以院系(所)为重心的校与院系(所)分权运行模式第163-167页
第六章 用非线性的观点看大学人力资本和谐管理第167-188页
 第一节 我国大学人力资本管理问题与非线性管理机制第167-171页
  一、大学的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第167-168页
  二、大学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68-169页
  三、大学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非线性管理机制第169-171页
 第二节 大学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关键——创造性思维的开发第171-180页
  一、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第172-173页
  二、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大学人力资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第173-180页
 第三节 大学人力资本实现的价值取向——"和谐人格"的培养第180-188页
  一、"和谐人格"的内涵与外延第181-183页
  二、"和谐人格"是"知情意行"循环发展的过程第183-185页
  三、"和谐人格"是真、善、美的一体化第185-188页
第七章 大学外部关系的非线性和谐第188-208页
 第一节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从依赖走向自主第188-191页
 第二节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从边缘走向中心第191-193页
 第三节 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从竞争走向共赢第193-195页
 第四节 我国大学外部关系和谐机制的建构第195-208页
  一、大学外部关系和谐机制建构呼唤完善立法与严格执法第197-199页
  二、大学外部关系和谐机制建构需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第199-201页
  三、大学外部关系的和谐机制建构呼唤文明的道德规范第201-203页
  四、大学外部关系和谐机制建构需要多种相关制度保障第203-208页
第八章 非线性视野中的大学竞争力与和谐力第208-236页
 第一节 非线性和谐视野中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第208-213页
  一、非线性和谐与大学核心竞争力第208-210页
  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第210-211页
  三、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非线性协同机制第211-213页
 第二节 从协同学看我国大学学术竞争力的打造与提升第213-220页
  一、协同学的理论要点第213-214页
  二、开放与非平衡态是打造与提升大学学术竞争力的前提条件第214-215页
  三、竞争与协同是打造与提升大学学术竞争力的内在动力第215-218页
  四、序参量的形成与支配作用是打造与提升大学学术竞争力的关键第218-220页
 第三节 非线性视野中的大学竞争力与和谐力第220-224页
  一、竞争与和谐的关系第220-223页
  二、与大学竞争力相对应的和谐力第223-224页
 第四节 迎战不确定性:大学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第224-236页
  一、竞争力与和谐力的关系:大学核心能力的构成第224-226页
  二、大学核心能力提升的最佳战略选择:柔性竞争战略与双赢战略第226-228页
  三、大学核心能力战略规划:发展思路与实施途径第228-236页
参考文献第236-245页
后记第245-247页

论文共2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用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中的信号采集与数据管理
下一篇:关于可导映射、反可导映射和交换映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