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5-28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软岩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蚀变岩工程地质研究 | 第19-20页 |
| ·软弱岩带工程响应研究 | 第20-21页 |
| ·蠕变分析的工程应用 | 第21-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问题 | 第22-23页 |
|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 第23-24页 |
| ·论文获得成果及存在的难题 | 第24-28页 |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条件概况 | 第28-44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8-30页 |
| ·大地构造环境 | 第28页 |
| ·区域构造演化 | 第28-30页 |
| ·地形地貌条件 | 第30-31页 |
| ·地层及岩性 | 第31-33页 |
| ·岩体结构条件 | 第33-38页 |
| ·岩石物理力学特性 | 第38-39页 |
| ·坝区地应力特征 | 第39-41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1-43页 |
| ·地震 | 第43-44页 |
| 第3章 蚀变岩成因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 第44-102页 |
| ·概述 | 第44页 |
| ·蚀变岩成因分析 | 第44-73页 |
| ·原岩特征 | 第46-48页 |
| ·蚀变岩新生矿物特征 | 第48-51页 |
| ·蚀变岩类型及其特征 | 第51-58页 |
| ·蚀变体的类型 | 第58-59页 |
| ·蚀变体分带特征 | 第59-61页 |
| ·蚀变作用的地球化学 | 第61-66页 |
| ·蚀变岩孔隙成因分析 | 第66-69页 |
| ·蚀变岩的形成作用 | 第69-73页 |
| ·蚀变岩(带)空间分布及组合特征 | 第73-100页 |
| ·E5、E4蚀变体 | 第73-87页 |
| ·E1蚀变体 | 第87-93页 |
| ·E9蚀变体 | 第93-96页 |
| ·E8蚀变体 | 第96-100页 |
| ·小结 | 第100-102页 |
| 第4章 蚀变岩的试验研究 | 第102-145页 |
| ·概述 | 第102页 |
| ·试验设计及取样 | 第102-103页 |
| ·蚀变岩的物理和水理性质 | 第103-107页 |
| ·物理特性 | 第103-105页 |
| ·水理性质 | 第105-107页 |
| ·蚀变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室内) | 第107-127页 |
| ·点荷载强度试验 | 第107-108页 |
| ·单轴压缩试验 | 第108-115页 |
| ·三轴压缩试验 | 第115-122页 |
| ·蚀变岩直剪试验 | 第122-127页 |
| ·蚀变岩现场变形试验(室外) | 第127-132页 |
| ·试验方法、原理和标准 | 第127-128页 |
| ·试验方案及技术要求 | 第128页 |
| ·试验点的选择与制备 | 第128-129页 |
| ·试验成果整理及分析 | 第129-132页 |
| ·蚀变岩软硬程度及破坏类型研究 | 第132-142页 |
| ·蚀变岩软硬程度分析 | 第132-138页 |
| ·蚀变岩破坏类型及脆-延转换围压分析 | 第138-142页 |
| ·小结 | 第142-145页 |
| 第5章 蚀变岩流变力学特性试验 | 第145-165页 |
| ·概述 | 第145页 |
| ·蚀变岩流变试验设计 | 第145-147页 |
| ·试验设备 | 第145-146页 |
| ·试样制备 | 第146-147页 |
| ·试验方案 | 第147页 |
| ·蚀变岩流变力学特性 | 第147-164页 |
| ·蠕变特性曲线 | 第148页 |
| ·蚀变岩蠕变本构模型建立 | 第148-150页 |
| ·确定蠕变参数 | 第150-160页 |
| ·确定蠕变方程 | 第160-161页 |
| ·长期强度的确定 | 第161-164页 |
| ·小结 | 第164-165页 |
| 第6章 施工期工程环境扰动下蚀变岩变形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 第165-196页 |
| ·概述 | 第165页 |
| ·基本模型与参数 | 第165-169页 |
| ·天然条件下工程区应力场分析 | 第169-177页 |
| ·边界应力的确定 | 第169-170页 |
| ·应力特征分析 | 第170-177页 |
| ·开挖扰动下蚀变岩响应分析 | 第177-190页 |
| ·开挖步骤的设置 | 第177-178页 |
| ·开挖模型的检验 | 第178-180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80-190页 |
| ·筑坝过程蚀变岩响应分析 | 第190-194页 |
| ·应力场特征分析 | 第190-193页 |
| ·形变场特征分析 | 第193页 |
| ·塑性区分析 | 第193-194页 |
| ·小结 | 第194-196页 |
| 第7章 水库运行期蚀变岩工程响应研究 | 第196-247页 |
| ·概述 | 第196页 |
| ·计算模型及运行期计算条件设定 | 第196-201页 |
| ·水库蓄水后形变-应力场响应的弹塑性分析 | 第201-211页 |
| ·总体特征分析 | 第201-207页 |
| ·蚀变岩响应分析 | 第207-211页 |
| ·运行期蚀变岩及抗力体稳定性的时间效应分析 | 第211-242页 |
| ·计算结果总体特征 | 第212-232页 |
| ·蚀变岩响应分析 | 第232-242页 |
| ·蚀变岩体处理后分析 | 第242-245页 |
| ·应力场特征 | 第242页 |
| ·形变场特征 | 第242-244页 |
| ·塑性区特征 | 第244-245页 |
| ·小结 | 第245-247页 |
| 结论 | 第247-251页 |
| 致谢 | 第251-2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258页 |
| 附录 | 第2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