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第一部分 秋水仙碱PLGA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 第14-3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4-15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5-31页 |
·秋水仙碱含量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5-18页 |
·纳米粒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18-19页 |
·Col-PLGA-NP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19-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关于沉淀法制备Col-PLGA-NP | 第31-32页 |
·关于单乳法制备Col-PLGA-NP | 第32页 |
·关于复乳法制备Col-PLGA-NP | 第32页 |
4 结论 | 第32-33页 |
第二部分 川芎嗪PLGA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 第33-6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3-3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4-61页 |
·川芎嗪含量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4-38页 |
·纳米粒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38页 |
·沉淀法制备TMP-PLGA-NP工艺研究 | 第38-44页 |
·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TMP-PLGA-NP工艺研究 | 第44-48页 |
·复乳法制备TMP-PLGA-NP工艺研究 | 第48-49页 |
·过饱和法制备TMP-PLGA-NP工艺研究 | 第49-51页 |
·盐析法制备TMP-PLGA-NP工艺研究 | 第51-54页 |
·过饱和法制备的TMP-PLGA-NP的质量评价 | 第54-61页 |
3 讨论 | 第61-62页 |
·关于制备方法的比较 | 第61页 |
·关于质量评价 | 第61-62页 |
4 结论 | 第62-63页 |
第三部分 丹参酮Ⅱ_APLGA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 第63-106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63-6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64-103页 |
·丹参酮Ⅱ_A含量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64-66页 |
·纳米粒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66-67页 |
·沉淀法制备T_A-PLGA-NP工艺研究 | 第67-85页 |
·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T_A-PLGA-NP工艺研究 | 第85-103页 |
3 讨论 | 第103-105页 |
·关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两种制备方法的适用性 | 第103-104页 |
·关于两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粒的质量评价 | 第104-105页 |
4 结论 | 第105-106页 |
第四部分 姜黄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 第106-146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06-107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07-144页 |
·姜黄素含量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07-111页 |
·纳米粒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111-112页 |
·沉淀法制备Cur-PLGA-NP工艺研究 | 第112-127页 |
·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Cur-PLGA-NP工艺研究 | 第127-144页 |
3 讨论 | 第144-145页 |
·关于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的两种方法对结果产生的差异 | 第144页 |
·关于两种制备方法对结果产生的差异 | 第144-145页 |
4 结论 | 第145-146页 |
第五部分 载带不同性质药物PLGA纳米粒成型质量与规律的探讨 | 第146-163页 |
1 沉淀法制备载不同性质药物PLGA纳米粒的成型质量与规律 | 第146-155页 |
·各影响因素对不同性质药物包封效果的比较 | 第146-148页 |
·不同性质药物纳米粒质量评价指标的比较 | 第148-155页 |
2 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载不同性质药物PLGA纳米粒的成型质量与规律 | 第155-161页 |
·各影响因素对不同性质药物包封效果的比较 | 第155-156页 |
·不同性质药物纳米粒质量评价指标的比较 | 第156-161页 |
3 结论 | 第161-163页 |
·关于药物和材料的选择 | 第161页 |
·关于各因素对包封效果的影响 | 第161页 |
·关于制备方法 | 第161-162页 |
·关于质量评价 | 第162-163页 |
结论 | 第163-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67页 |
综述 | 第167-177页 |
致谢 | 第17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