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对精神病起源的历史综述
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1 精神病的定义 | 第10-15页 |
·医学上精神病的定义 | 第10-12页 |
·医学临床上精神病的广义狭义之分 | 第10页 |
·在国际上的定义 | 第10-11页 |
·在我国对精神病的定义 | 第11页 |
·医学上对儿童精神病的表述 | 第11-12页 |
·精神分析上精神病的定义 | 第12-15页 |
·精神分析上精神病的标准与症状分类 | 第12-13页 |
·精神分析对儿童精神病的表述 | 第13页 |
·儿童精神病的一个具体表现 | 第13-15页 |
2 弗洛伊德对于精神病的研究 | 第15-21页 |
·弗洛伊德简介与理论概述 | 第15页 |
·弗洛伊德关于精神病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 第15-19页 |
·弗洛伊德早期对于精神病的观点 | 第16页 |
·弗洛伊德后期对于精神病的观点 | 第16-17页 |
·治疗精神病的可能性 | 第17-18页 |
·安娜·弗洛伊德在儿童精神分析上的发展 | 第18-19页 |
·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评述 | 第19-21页 |
3 克莱茵对于儿童精神病的研究 | 第21-35页 |
·克莱茵简介与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克莱茵对于精神病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 第22-33页 |
·克莱茵眼中儿童精神病的特点与表现 | 第23页 |
·偏执-分裂态和抑郁态 | 第23-27页 |
·儿童精神病与口腔施虐 | 第27-28页 |
·超我与自我 | 第28-30页 |
·精神病的现实 | 第30-31页 |
·通过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 | 第31-33页 |
·对于克莱茵理论的评价 | 第33-35页 |
4 伍林柯特在儿童精神病领域的研究 | 第35-43页 |
·伍林柯特简介与理论概述 | 第35-36页 |
·伍林柯特对儿童早期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 第36-41页 |
·足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 | 第36-38页 |
·真自体与假自体 | 第38-39页 |
·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 | 第39-40页 |
·精神分析性治疗 | 第40-41页 |
·对于伍林柯特理论的评述 | 第41-43页 |
5 拉康在精神病领域上的研究 | 第43-52页 |
·拉康简介与理论概述 | 第43页 |
·拉康对于精神病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 第43-52页 |
·拉康在精神病领域对于弗洛伊德的发展 | 第44-45页 |
·自恋与彼恋 | 第45-47页 |
·父姓的脱落 | 第47-49页 |
·拉康视角的儿童精神病临床的接近 | 第49-52页 |
6 多尔多对于儿童精神病的研究 | 第52-64页 |
·多尔多简介与理论概述 | 第52-53页 |
·多尔多对于精神病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 第53-62页 |
·多尔多眼中的精神病孩子和表现 | 第54-55页 |
·从身体意象方面来看精神病的产生 | 第55-56页 |
·精神病的发病机理 | 第56-58页 |
·精神病与家庭 | 第58-61页 |
·通过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 | 第61-62页 |
·对多尔多理论的评述 | 第62-64页 |
7 霍大同的代情结对精神病的解释 | 第64-75页 |
·霍大同简介与理论概述 | 第64-65页 |
·霍大同关于代情结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 第65-72页 |
·代情结 | 第65-66页 |
·人格结构一阶与二阶的情况 | 第66-69页 |
·从人格阶段理论来理解精神病的形成 | 第69-71页 |
·中国代情结与法国儿童精神分析的相遇 | 第71-72页 |
·对于代情结的评述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简介 | 第79-81页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