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港(站)、机场及其技术管理论文

机场容量评估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选题意义第10-11页
     ·航空运输现状第10页
     ·选题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2章 机场系统第13-21页
   ·机场构成第13-16页
     ·飞行区第13-16页
     ·候机楼第16页
     ·地面运输区第16页
   ·机场运行效率主要指标及分析第16-18页
     ·机场运行效率的主要指标第16页
     ·机场运行效率评判指标分析第16-18页
   ·机场容量第18-20页
   ·终端区流量管理第20-21页
第3章 陆侧容量分析第21-48页
   ·陆侧功能组成部分以及容量决定因素第22-23页
   ·陆侧容量分析指标第23-25页
     ·最大吞吐量第23页
     ·服务水平第23-24页
     ·服务量第24页
     ·容量分析区间第24-25页
   ·陆侧容量评估步骤第25-30页
   ·陆侧功能组成部分容量和服务水平评估第30-48页
     ·航空器停放位置及门位第30-34页
     ·旅客等待区第34-36页
     ·旅客安检第36-38页
     ·航站内的流通第38-39页
     ·办票柜台及行李托运第39-40页
     ·航站路边第40-41页
     ·停车区第41-44页
     ·陆侧系统整体第44-48页
第4章 空侧容量分析第48-79页
   ·机场空侧第48-49页
   ·空侧容量要素第49页
   ·跑道容量主要影响要素分析第49-60页
     ·跑道系统的设计结构、跑道数目、跑道间隔和方向第50页
     ·滑行道与跑道出口的设计结构、数目和位置第50-52页
     ·机场空域入口的设置、大小和数目第52-54页
     ·尾流间隔第54-57页
     ·飞机进近速度第57-59页
     ·着陆飞机对跑道的占用时间第59-60页
   ·跑道极限容量第60-76页
     ·着陆容量第61-70页
     ·起飞容量第70-73页
     ·提供起飞下降混合服务的跑道容量模型第73-74页
     ·时间碎片及放飞问题第74-76页
   ·实际容量第76-79页
     ·着陆容量第77-78页
     ·起飞容量第78页
     ·混合起降容量第78-79页
第5章 跑道容量模型举例分析第79-93页
   ·机场空域第79-80页
     ·成都进近空域第79-80页
     ·空中走廊第80页
   ·着陆容量第80-88页
     ·模型参数第81-83页
     ·理想状态运行第83-86页
     ·考虑位置漂移的跑道着陆容量第86-88页
   ·起飞容量第88-90页
     ·模型参数第88-89页
     ·起飞飞机对跑道的占用时间第89页
     ·起飞容量第89-90页
   ·混合起降容量时间碎片第90-93页
结论第93-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邯郸建筑段员工绩效考核与激励研究
下一篇:双功能催化剂Pd/ZSM-5的制备及初步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