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磁浮列车技术发展概述 | 第10-15页 |
·磁浮列车基本原理 | 第10-11页 |
·磁浮列车技术概况 | 第11-15页 |
·磁浮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磁浮车辆转向架及其控制原理 | 第20-32页 |
·高速磁浮列车转向架 | 第20-23页 |
·日本低速磁浮列车转向架 | 第23-24页 |
·我国低速磁浮列车转向架 | 第24-26页 |
·电磁悬浮控制原理 | 第26-32页 |
·单电磁铁悬浮控制原理 | 第27-29页 |
·磁浮列车悬浮与导向控制原理 | 第29-32页 |
第3章 高速磁浮车辆弹性悬浮架动力学建模 | 第32-51页 |
·弹性悬浮架动力学建模的实现方法 | 第32-38页 |
·建模软件介绍 | 第33-38页 |
·弹性悬浮架动力学建模流程 | 第38页 |
·悬浮架实体建模 | 第38-42页 |
·悬浮架结构简化 | 第39页 |
·悬浮架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悬浮架有限元分析 | 第42-49页 |
·悬浮架材质属性与单元选取 | 第42-43页 |
·悬浮架网格划分 | 第43-45页 |
·悬浮架子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悬浮架模态分析 | 第47-49页 |
·弹性悬浮架动力学模型 | 第49-51页 |
·SIMPACK标准输入数据文件 | 第49-50页 |
·弹性悬浮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第4章 磁浮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51-68页 |
·磁浮车辆运动学关系分析 | 第51-57页 |
·TR08磁浮车辆运动学分析 | 第52-53页 |
·青城山磁浮车辆运动学分析 | 第53-57页 |
·磁浮车辆悬挂结构与参数 | 第57-60页 |
·TR08型磁浮车辆悬挂结构与参数 | 第57-59页 |
·青城山磁浮车辆悬挂结构与参数 | 第59-60页 |
·悬浮与导向控制模型 | 第60-63页 |
·控制器设计方案 | 第60-62页 |
·控制系统子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磁浮线路模型 | 第63-65页 |
·线路主要特点 | 第64页 |
·曲线线路建模 | 第64-65页 |
·磁浮车辆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65-68页 |
·高速磁浮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65-66页 |
·低速磁浮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66-68页 |
第5章 磁浮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68-94页 |
·车辆系统振动模态分析 | 第68-70页 |
·TR08磁浮车辆振动模态 | 第68-69页 |
·青城山磁浮车辆振动模态 | 第69-70页 |
·高速磁浮车辆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 第70-79页 |
·高速磁浮车辆曲线通过动态响应 | 第70-76页 |
·悬浮架弹性变形动态响应 | 第76-79页 |
·曲线线型对高速磁浮车辆曲线通过的影响 | 第79-87页 |
·缓和曲线线型基本理论 | 第79-83页 |
·不同线型条件下磁浮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比较 | 第83-87页 |
·低速磁浮车辆曲线通过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 第87-89页 |
·低速磁浮车辆导向机构仿真分析 | 第89-94页 |
·导向机构工作原理 | 第89-90页 |
·导向机构设计原则 | 第90页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90-94页 |
第6章 高速磁浮车辆—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94-112页 |
·弹性轨道梁模型 | 第94-99页 |
·轨道梁结构形式 | 第94-95页 |
·轨道梁模型求解 | 第95-97页 |
·高速磁浮车辆-桥梁-控制器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97-99页 |
·磁浮车辆—桥梁耦合系统仿真分析 | 第99-109页 |
·车体与磁转向架动态响应 | 第100-102页 |
·轨道梁动态响应 | 第102-106页 |
·悬浮电磁铁及其控制电流动态响应 | 第106-109页 |
·线路不平顺对轨道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结论 | 第112-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参加的科研实践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