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20页 |
·注意与注意力 | 第13-15页 |
·注意力进入经济学的过程 | 第15-20页 |
·基本框架和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主要的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主要的创新 | 第21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注意力与经济行为 | 第22-34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注意力何以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 | 第23-24页 |
·经济行为的实质是决策 | 第23页 |
·决策是信息转换的过程 | 第23页 |
·信息与注意力相向流动 | 第23-24页 |
·基于注意力的决策链 | 第24页 |
·影响注意的因素 | 第24-28页 |
·影响注意三种的因素 | 第25-27页 |
·注意的层次 | 第27-28页 |
·注意力影响经济行为的心理效应模式 | 第28-29页 |
·从AIDA模型说起 | 第28页 |
·注意到经济行为的一般心理效应模式 | 第28-29页 |
·注意力影响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29-33页 |
·决策的要素 | 第29-30页 |
·注意力配置进程 | 第30页 |
·最优解边界 | 第30-31页 |
·基于注意力的决策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中的注意力配置 | 第34-50页 |
·前言 | 第34页 |
·理论回顾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34-37页 |
·注意力的界定 | 第34-35页 |
·注意力的主观资源性质 | 第35-36页 |
·注意力的配置理论 | 第36-37页 |
·注意力配置的经济学分析 | 第37-43页 |
·注意力配置的静态模型 | 第37-39页 |
·时间因素对注意力单期配置的修正 | 第39-42页 |
·先验知识对注意力配置的影响 | 第42-43页 |
·注意力跨期动态配置模型 | 第43-47页 |
·注意力配置理论的现实支持——搜索引擎及站内搜索的运行 | 第47-49页 |
·搜索引擎的设计思想 | 第47-48页 |
·网络调查的支持性结论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注意力的投资组合模型 | 第50-73页 |
·前言 | 第50-51页 |
·证券组合投资基本要素度量 | 第51-53页 |
·证券组合收益率度量 | 第51页 |
·证券组合风险度量 | 第51-52页 |
·证券组合的风险分散 | 第52-53页 |
·标准的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 | 第53-57页 |
·可行集与有效集、有效边界 | 第53-54页 |
·最优规划下的有效证券组合 | 第54-57页 |
·基于注意力的投资组合模型 | 第57-65页 |
·模型的假设 | 第57-59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59-61页 |
·基于注意力组合模型的有效边界 | 第61-63页 |
·两基金分离定理仍然成立 | 第63-65页 |
·基于注意力的有效组合边界漂移分析 | 第65-68页 |
·基于注意力的有效组合边界与马克维茨边界的比较 | 第65-66页 |
·基于注意力的有效组合边界向马克维茨边界的逼近过程 | 第66-68页 |
·注意力与风险结构 | 第68页 |
·引入无风险资产后的有效边界的变化 | 第68-70页 |
·投资组合的选择 | 第70-73页 |
·选择具体投资组合的过程 | 第70-72页 |
·具体投资组合选择过程中的有限理性 | 第72-73页 |
第五章 证券市场中注意力的分布特征 | 第73-79页 |
·前言 | 第73页 |
·注意力的测度 | 第73-75页 |
·理论上的注意力测度 | 第73-74页 |
·现实中注意力的测度 | 第74-75页 |
·注意力在证券市场中的分布 | 第75-79页 |
·证券市场的信息分布特征 | 第75-76页 |
·证券市场注意力的分布特征 | 第76-79页 |
第六章 注意力配置的实证分析 | 第79-88页 |
·注意力配置实证方法的评述 | 第79-80页 |
·检验的思路与样本描述 | 第80-81页 |
·检验思路 | 第80页 |
·样本描述 | 第80-81页 |
·实证检验过程 | 第81-87页 |
·变量选择 | 第81-82页 |
·样本整体分析 | 第82页 |
·股评价值的检验 | 第82-84页 |
·股评形式对注意力分配的影响 | 第84-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七章 注意力与有限理性 | 第88-94页 |
·从理性批判中发展而来的有限理性 | 第88-90页 |
·理性定义 | 第88-89页 |
·有限理性 | 第89页 |
·有限理性的层次 | 第89页 |
·满意决策 | 第89-90页 |
·行为经济学与有限理性 | 第90页 |
·注意力有限是有限理性的内核 | 第90-94页 |
·注意力有限基础上的有限理性 | 第90-92页 |
·注意力资源的有限是有限理性的内核 | 第92-94页 |
第八章 注意力对“金融异象”的解释 | 第94-109页 |
·引言 | 第94页 |
·注意力使用中的“经济性原则”与决策的简约化 | 第94-96页 |
·“可得性启发法” | 第95页 |
·“代表性启发法” | 第95页 |
·“逐步消元法” | 第95-96页 |
·“小数法则” | 第96页 |
·信息的熟悉程度与股票的“家乡情结” | 第96-97页 |
·“架构”理论的注意力解释 | 第97-100页 |
·对“架构”的解释 | 第97-98页 |
·多个Prospect判断的探讨 | 第98-100页 |
·注意力对“锚定”的解释 | 第100-101页 |
·负诱导 | 第100页 |
·适应水平理论和韦伯定理 | 第100-101页 |
·“锚定”的注意力解释 | 第101页 |
·注意力投放异常、注意力累积与“羊群行为” | 第101-104页 |
·“羊群行为”的概念 | 第101页 |
·“羊群行为”的现有解释 | 第101-102页 |
·“羊群行为”与群体注意力 | 第102-103页 |
·“羊群行为”在我国的特点 | 第103-104页 |
·注意力对证券市场“时间效应”、“收盘效应”的解释 | 第104-107页 |
·证券市场“时间效应”概述 | 第104-105页 |
·“时间效应”现有的解释 | 第105-106页 |
·“时间效应”的注意力解释 | 第106-107页 |
·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的注意力解释 | 第107-109页 |
·“盈余公告效应”的定义 | 第107页 |
·“盈余公告效应”在我国的表现 | 第107页 |
·对“盈余公告效应”的解释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后记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