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导论 | 第12-21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6-19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2 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演进:文献综述 | 第21-51页 |
·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分野的提出 | 第21-22页 |
·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演进:多视野研究的论题 | 第22-41页 |
·产品细分视野 | 第23-29页 |
·产品生命周期视野 | 第29-30页 |
·企业国际化视野 | 第30-34页 |
·国内效应视野 | 第34-41页 |
·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演进:代表性经验检验 | 第41-49页 |
·贸易模式演进的整体检验 | 第42-44页 |
·贸易模式演进的细分检验 | 第44-46页 |
·关于中国贸易模式演进的检验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3 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动态演进:机理分析 | 第51-88页 |
·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动态演进:宏观因素分析 | 第51-57页 |
·主导产业升级因素 | 第51-53页 |
·发展战略转换因素 | 第53-57页 |
·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动态演进:资本积累机制 | 第57-66页 |
·资本积累与供给规模扩大 | 第57-64页 |
·资本积累与需求规模扩大 | 第64-66页 |
·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动态演进:技术扩散机制 | 第66-77页 |
·基本模型 | 第68-71页 |
·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 | 第71-73页 |
·技术扩散的渠道和方式 | 第73-77页 |
·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动态演进:技术创新机制 | 第77-84页 |
·基本模型 | 第78-81页 |
·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 | 第81-83页 |
·技术创新的渠道和方式 | 第83-84页 |
·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动态演进:一个综合分析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4 中国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动态演进:测度与协整 | 第88-106页 |
·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动态演进的测度 | 第88-92页 |
·测度方法 | 第88-90页 |
·测度结果 | 第90-92页 |
·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动态演进的测度 | 第92-94页 |
·测度方法 | 第92-93页 |
·测度结果 | 第93-94页 |
·对垂直产业内贸易超常发展的一个解释 | 第94-100页 |
·中国垂直产业内贸易的超常发展 | 第94-97页 |
·测度方法 | 第97-99页 |
·测度结果 | 第99-100页 |
·贸易模式演进与经济发展的协整分析 | 第100-104页 |
·数据的选取 | 第101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101-102页 |
·协整关系检验 | 第102-103页 |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5 中国产业间-产业内贸易动态演进:机制检验 | 第106-127页 |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106-114页 |
·因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106-108页 |
·自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108-114页 |
·计量模型和回归方法 | 第114-116页 |
·全部工业行业的回归结果 | 第116-119页 |
·个行业子样本的回归结果 | 第119-121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121-125页 |
·资本积累机制 | 第121-122页 |
·技术扩散机制 | 第122-123页 |
·技术创新机制 | 第123-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27-132页 |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27-129页 |
·政策建议 | 第129-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