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全身性疾病论文--免疫性疾病论文--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论文--红斑狼疮论文

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FcγRⅢA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分析

英文缩略词表第1-7页
研究背景第7-10页
中文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4页
免疫球蛋白受体家族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分析第14-47页
 1.引言第14-15页
 2.对象与方法第15-24页
   ·调查内容与说明第15页
   ·调查对象第15-17页
     ·SLE诊断标准第15-16页
     ·SLE核心家系的定义第16页
     ·调查对象来源第16-17页
   ·实验试剂与方法步骤第17-24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17-19页
     ·目的基因PCR扩增第19-22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2-23页
     ·酶切电泳分析第23-24页
 3.资料收集整理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第24-25页
   ·资料收集和录入第24-25页
   ·实验室质量控制第25页
 4 主要的统计学方法第25-28页
   ·一般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第25页
   ·家系关联性分析第25页
   ·患病和非患病的表型不一致的同胞对分析第25-28页
     ·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25-28页
     ·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分析第28页
 5 结果第28-38页
   ·一般情况第28页
   ·基因分析结果第28-33页
     ·PCR电泳条带第28-30页
     ·FcγRⅢA基因酶切结果第30-31页
     ·FcγRⅢA基因118位点Asn/Asp基因型分布第31-32页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第32页
     ·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S-DTD)分析第32-33页
     ·FBAT软件分析结果第33页
   ·患病和非患病的表型不一致同胞对分析第33-37页
     ·同胞对选取及其一般特征比较第33页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第33-37页
   ·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对SLE发病的交互作用分析第37-38页
 6 讨论第38-41页
 7 结论第41-42页
 8 本次研究缺点第42-43页
 9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录1 个人简介第47-48页
附录2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第48-49页
附录3 致谢第49-50页
附录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表及知情同意书第50-56页
附录5 FcγR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第56-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GA全自动植球机视觉检测和自动对准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电动分析系统的色谱分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