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我国发展短期融资券的重要意义和市场运行现状 | 第8-18页 |
(一) 发展短期融资券的重要意义 | 第8-13页 |
1、发展短期融资券的宏观经济意义 | 第9-11页 |
2、发展短期融资券对各微观主体的意义 | 第11-13页 |
(二) 短期融资券市场运行现状 | 第13-18页 |
1、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运作框架 | 第13-16页 |
2、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运行情况及特点 | 第16-18页 |
二、短期融资券发展的美国经验 | 第18-24页 |
(一) 美国商业票据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1、商业票据有着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 | 第20页 |
2、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 | 第20页 |
3、美国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积极扶持态度 | 第20-21页 |
(二) 美国商业票据市场运行特点 | 第21-24页 |
1、无须注册,实行备案管理 | 第21页 |
2、期限较短,通常在270 天以内 | 第21页 |
3、发行人的类型十分丰富 | 第21-22页 |
4、投资者集中于大型投资管理机构 | 第22页 |
5、一级市场发行方式灵活 | 第22页 |
6、二级市场交易十分活跃 | 第22页 |
7、做市商为商业票据提供充足流动性 | 第22页 |
8、信用强化为低信用发行体提供融资可能 | 第22-23页 |
9、信用评级体系完善 | 第23页 |
10、交易清算便利快捷 | 第23页 |
11、资金用途较为广泛 | 第23页 |
12、风险与防范措施成熟多样 | 第23-24页 |
(三) 美国商业票据的主要特征 | 第24页 |
1、信用质量高 | 第24页 |
2、流动性高 | 第24页 |
3、交易效率高 | 第24页 |
三、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24-36页 |
(一) 市场发展呈现非均衡现象 | 第25-28页 |
1、发行体结构呈现出非均衡现象 | 第25-26页 |
2、主承销商结构呈现非均衡现象 | 第26-27页 |
3、明显“赚钱”效应影响市场的公平与效率 | 第27-28页 |
(二) 短期融资券存在定价缺陷 | 第28-33页 |
1、关于一级市场发行利率 | 第28-29页 |
2、关于二级市场交易利率 | 第29-31页 |
3、短期融资券合理定价分析 | 第31-33页 |
(三) 市场基础环境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 第33-36页 |
1、发行主体的资质缺陷将是制约市场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 第33-34页 |
2、信用评级制度成为制约短期融资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 | 第34-35页 |
3、市场参与机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 第35-36页 |
四、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策略 | 第36-44页 |
(一) 加强各投资主体信用风险控制能力 | 第36-38页 |
1、建立健全内部授权控制 | 第37页 |
2、制定科学的授信管理流程 | 第37页 |
3、强化投资池组合管理 | 第37-38页 |
(二) 规范信用评级市场,加强信用评级作用 | 第38-39页 |
1、统一评级制度,避免市场多个参照系 | 第38页 |
2、应充分体现短期融资券评级的独特性 | 第38-39页 |
(三) 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备案发行制 | 第39页 |
(四)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39-41页 |
1、制定信息披露制度,专人负责 | 第40页 |
2、发行信息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 | 第40-41页 |
3、信息公开披露之前的保密设定 | 第41页 |
4、增加重大事项的信息披露 | 第41页 |
(五) 主承销商承担做市商义务 | 第41-42页 |
(六) 完善投资者结构 | 第42页 |
(七) 进一步明确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 第42-43页 |
(八) 其他问题 | 第43-44页 |
1、发行失败的处理 | 第43页 |
2、短期融资券兑付风险的控制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47-50页 |
英文详细摘要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