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报刊残疾人报道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我国残疾人群体及其报刊报道 | 第8-16页 |
第一节 残疾人群体现状 | 第8-12页 |
第二节 报刊报道残疾人群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12-16页 |
一 残疾人群体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需要 | 第12-13页 |
二 社会和谐发展的必需 | 第13-15页 |
(一) 社会协调稳定的必需 | 第13-14页 |
(二) 社会全面、文明发展的必需 | 第14-15页 |
三 报刊的属性要求和责任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残疾人群体报道的现状 | 第16-34页 |
第一节 我国报刊残疾人报道的成果 | 第16-25页 |
一 营造尊重、理解和关心残疾人群体的舆论环境 | 第16-20页 |
(一) 宣传有关残疾人的法律和政策 | 第16-17页 |
(二) 维护残疾人的权益 | 第17页 |
(三) 展现残疾人的形象 | 第17-19页 |
(四) 报道残疾人的事业 | 第19-20页 |
二 满足残疾人群体特殊的媒介消费需要 | 第20-23页 |
(一) 介绍残疾人的保健预防知识 | 第20-21页 |
(二) 提供残疾人的生活学习指导 | 第21-22页 |
(三) 报道残疾人的社会生活 | 第22-23页 |
三 对导致残疾的外部环境进行舆论监督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报刊对残疾人群体报道的不足 | 第25-34页 |
一 对残疾人群总体报道数量不足 | 第25-27页 |
(一) 残疾人报刊品种、数量少 | 第25-26页 |
(二) 报道总量不足 | 第26-27页 |
二 对残疾人群体报道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 第27-34页 |
(一) 报道的跟风倾向 | 第27-29页 |
(二) 报道的商业化倾向 | 第29-30页 |
(三) 报道的庸俗化倾向 | 第30-31页 |
(四) 缺乏深度报道和批评性报道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残疾人群体报道不足的原因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报纸的商业属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一 信息成本的考量 | 第34-35页 |
二 广告商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三 媒介的麻醉作用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受众媒介素养的反作用 | 第38-40页 |
第四节 我国当前社会状况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改进残疾人群体报道的建议 | 第42-54页 |
第一节 改善媒介外部环境 | 第42-47页 |
一 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聚居区建立“传播特区” | 第42-43页 |
二 充分培养残疾人群体和其他受众的媒介素养 | 第43-44页 |
三 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 第44-45页 |
四 加强新闻立法,规范对残疾人群体的报道 | 第45-46页 |
五 为新闻从业人员制造一个良好的从业环境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提高报刊的报道质量 | 第47-54页 |
一 策划报道内容 | 第47-49页 |
二 加强深度报道 | 第49-50页 |
三 强化监督、批评性报道 | 第50-51页 |
四 加强知识性报道 | 第51-52页 |
五 在报道中体现人文精神 | 第52-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