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测量的网络管理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2-21页
     ·网络测量面临的需求第12-14页
     ·网络测量对网络管理的意义第14-17页
     ·网络测量研究现状第17-21页
   ·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1-22页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第21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22-24页
第二章 网络测量技术研究第24-44页
   ·网络测量方法研究第24-29页
     ·网络测量方法的分类第24-27页
     ·网络测量的功能和用途第27-29页
   ·网络测量技术研究第29-30页
     ·拓扑测量与分析第29页
     ·性能测量与分析第29-30页
     ·工作负载特性分析第30页
   ·网络测量的若干关键问题第30-34页
     ·采集点的选择第31-32页
     ·“噪声”分组过滤第32页
     ·精确时钟同步第32-33页
     ·设备隐藏和信息匿名化第33页
     ·测量误差与校正第33-34页
   ·被动测量技术研究第34-43页
     ·被动测量原理第35-37页
     ·网络测量体系结构第37-40页
     ·流量数据的捕获第40-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被动模式的网络性能测量第44-73页
   ·网络性能测量概述第44-46页
     ·性能测量研究现状第44-45页
     ·性能测量方法第45-46页
   ·性能测量架构第46-47页
   ·网络性能对象研究第47-55页
     ·网络时延测量第47-48页
     ·网络带宽测量第48-50页
     ·网络丢包率测量第50-52页
     ·被动模式的性能测量第52-55页
   ·性能数据融合算法第55-66页
     ·算法模型第56-59页
     ·混合模式的网络学习第59-66页
   ·网络性能评估第66-71页
     ·评估模型第66-69页
     ·实例分析第69-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系统架构设计分析第73-92页
   ·系统部署架构设计第73-74页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第74-76页
   ·总体设计和模块外部设计第76-79页
     ·监控工作站模块设计第77-78页
     ·性能分析模块设计第78-79页
     ·集中分析模块设计第79页
   ·数据结构设计第79-86页
     ·逻辑结构设计第79-81页
     ·物理结构设计第81-86页
   ·接口设计第86-89页
     ·外部接口第87页
     ·内部接口第87-89页
   ·出错处理设计第89-90页
     ·出错输出信息第89页
     ·出错处理对策第89-90页
   ·运行设计第90页
     ·运行模块的组合第90页
     ·运行控制第90页
     ·运行时间第90页
   ·维护设计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功能实现第92-120页
   ·需求概述第92-95页
   ·数据库设计第95-100页
     ·逻辑设计第95页
     ·物理设计第95-99页
     ·安全性设计第99-100页
   ·系统主要类图设计第100-101页
   ·用例模型的建立第101-102页
   ·系统动态模型第102-103页
   ·系统核心模块实现第103-119页
     ·数据采集模块第103-105页
     ·IP 协议解析模块第105页
     ·TCP 协议解析模块第105-107页
     ·TCP 状态检查和跟踪模块第107-109页
     ·TCP 连接处理模块第109-110页
     ·TCP 数据处理模块第110-111页
     ·流量统计模块第111-113页
     ·带宽分析模块第113-114页
     ·时延分析模块第114-115页
     ·丢包分析模块第115页
     ·性能评估模块第115-116页
     ·扩展查询模块第116-117页
     ·拓扑展示模块第117-118页
     ·异常检测模块第118-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第120-126页
   ·测量环境的部署第120-121页
   ·主要界面设计第121-122页
   ·测量系统指标测试第122-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6-128页
   ·本论文的研究总结第126-127页
   ·前景展望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互联网的WEB舆情问答系统
下一篇:CDN与P2P混合网络中Peer节点负载均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