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前言 | 第1-8页 |
| 第二章 综述 | 第8-45页 |
| ·化学驱油技术简介 | 第8-16页 |
|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本原理 | 第9-12页 |
| ·化学驱油技术原理 | 第12-15页 |
|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 ·乳状液的物理性质和评价方法 | 第16-20页 |
| ·分散相粒径分布 | 第16-18页 |
| ·流变性 | 第18-19页 |
| ·乳状液稳定性 | 第19-20页 |
| ·乳状液稳定机理 | 第20-40页 |
| ·分层 | 第22-23页 |
| ·聚集(絮凝)和聚结 | 第23-33页 |
| ·聚集和聚结中的影响因素 | 第33-40页 |
| ·界面流变性的影响 | 第33页 |
|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33-34页 |
| ·聚合物的影响 | 第34页 |
| ·液膜中有序微结构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界面上固体颗粒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36页 |
| ·界面电荷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界面上吸附分子层的影响 | 第37页 |
| ·原油中天然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37-40页 |
| ·乳状液破乳机理 | 第40-43页 |
| ·热破乳机理 | 第40页 |
| ·化学破乳机理 | 第40-42页 |
| ·电破乳机理 | 第42页 |
| ·离心破乳机理 | 第42页 |
| ·过滤破乳机理 | 第42-43页 |
| ·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简介 | 第43页 |
|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研究进展 | 第43-44页 |
| ·研究思路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机理 | 第45-56页 |
| ·实验材料和步骤 | 第45-48页 |
| ·材料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理化性质测试 | 第45-46页 |
|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油水分离特性测试 | 第46页 |
| ·油水界面活性组分的分离 | 第46-47页 |
|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含量和初始含油量对含油污水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测试 | 第47页 |
|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残留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对油水分离的影响测试 | 第47-48页 |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8-56页 |
|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特性 | 第48-50页 |
|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的油水界面活性物质 | 第50-51页 |
| ·聚丙烯酰胺和初始含油量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54页 |
|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残留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对油水分离的影响 | 第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絮凝剂的研制 | 第56-64页 |
| ·实验方法和介质 | 第56-57页 |
| ·实验介质 | 第56页 |
| ·采出液热化学沉降 | 第56-57页 |
| ·含油污水浮选实验 | 第57页 |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7-64页 |
|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化学剂的筛选和复配 | 第57-59页 |
| ·油水分离絮凝剂JW580对喇360 联合站聚合物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 | 第59-61页 |
| ·油水分离絮凝剂JW580 对喇360 联合站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的浮选除油效果 | 第61-62页 |
| ·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80页 |
| 中文摘要 | 第80-82页 |
| Abstract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