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代住宅区户外空间设计研究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插图索引 | 第11-14页 |
| 附表索引 | 第14-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范围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 第2章 居住环境及外部空间的建设发展 | 第18-2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 ·人居环境 | 第19页 |
| ·户外空间 | 第19页 |
| ·以人为本和人性化设计 | 第19页 |
| ·国内外城市居住环境发展演变 | 第19-21页 |
| ·国外城市居住环境发展历史 | 第19-20页 |
| ·国内城市居住环境发展历史 | 第20-21页 |
| ·上海居住环境演变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7页 |
| ·上海居住环境的演变 | 第21-22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7页 |
| 第3章 上海现代住宅区户外空间需要人性化设计 | 第27-38页 |
| ·上海现代住宅区户外空间肩负重任 | 第27-30页 |
|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 | 第28页 |
| ·交通拥挤、出行时间长 | 第28页 |
| ·居住区功能日渐完善与人的需要紧密相连 | 第28-30页 |
| 小结 | 第30页 |
| ·居住环境及外部空间发展中的问题 | 第30-35页 |
| ·居住区设计开发过程中的现实软肋 | 第31-32页 |
| ·忽视实际的使用者 | 第32-33页 |
| ·缺乏使用状况评价系统和改进措施的可能性 | 第33-35页 |
| ·外部空间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应对 | 第35-38页 |
| ·政策法规的完善 | 第35页 |
| ·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 第35页 |
| ·建立使用状况评价系统 | 第35-36页 |
| ·居民参与空间设计的改造 | 第36-38页 |
| 第4章 上海住宅区户外空间分析 | 第38-56页 |
| ·建筑外部空间构成 | 第38-41页 |
| ·外部空间限定要素分析 | 第38-39页 |
| ·空间的层次 | 第39-40页 |
| ·空间的秩序 | 第40页 |
| ·空间的意义 | 第40-41页 |
| ·外部空间格局与人的公共活动 | 第41-44页 |
| ·城市居住区的格局 | 第42-43页 |
| ·便于交往的邻里层次 | 第43页 |
| ·交往空间的亲切尺度 | 第43-44页 |
| ·空间的层次与领域划分 | 第44页 |
| ·现代住宅区户外空间使用状况分析 | 第44-51页 |
| ·居住区居民行为活动分析 | 第46-47页 |
| ·外部空间使用人群构成分析 | 第47-48页 |
| ·住宅区户外空间场所类型及使用情况分析 | 第48-51页 |
| ·外部空间需要关注的重点 | 第51-56页 |
| ·使用人群 | 第51-53页 |
| ·生态问题 | 第53-56页 |
| 第5章 上海现代住宅区户外空间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 第56-80页 |
| ·外部空间设计观念 | 第56-64页 |
| ·人本主义精神 | 第56-57页 |
| ·外部空间设计观念 | 第57-64页 |
| ·高质量外部空间的基本特征 | 第64-71页 |
| ·安全性 | 第64-66页 |
| ·健康性 | 第66-67页 |
| ·舒适性 | 第67-68页 |
| ·多样性 | 第68页 |
| ·可达性 | 第68-69页 |
| ·便利性 | 第69页 |
| ·领域性 | 第69-70页 |
| ·连续性 | 第70页 |
| ·和谐性 | 第70-71页 |
| ·上海居住区外部空间的物质形态要素 | 第71-78页 |
| ·居住区的规模 | 第71-72页 |
| ·居住区建筑形式的组织 | 第72-73页 |
| ·标志性建筑物:界限与识别 | 第73页 |
| ·居住区交通:城市街道的延伸 | 第73-74页 |
| ·居住区绿化 | 第74-75页 |
| ·水体与水环境设计 | 第75页 |
| ·配套设施的设计:多样化多类型 | 第75-77页 |
| ·无障碍设计:关注老年人残疾人 | 第77-78页 |
| ·居住区软环境的塑造 | 第78-79页 |
| ·上海住宅区户外空间发展的未来 | 第79-80页 |
| 结论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