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4-19页 |
·中国钢铁行业大形势 | 第14-15页 |
·涟钢的发展和变化 | 第15-17页 |
·涟钢面临的挑战 | 第17-19页 |
·涟钢精益生产的战略选择 | 第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精益生产介绍 | 第19-21页 |
·精益生产优势 | 第21页 |
·精益生产的特点 | 第21-22页 |
·精益生产方式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 第22页 |
·研究思路、内容及文章结构 | 第22-24页 |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涟钢集团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4-49页 |
·公司总体概况 | 第24-27页 |
·基本情况 | 第24页 |
·主要产品及特色 | 第24-26页 |
·企业信誉及影响 | 第26-27页 |
·公司生产系统概况 | 第27-31页 |
·主要生产单位和辅助系统情况 | 第27-30页 |
·涟钢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 第30-31页 |
·公司生产系统运作模式与特点 | 第31-39页 |
·生产计划体系 | 第31-32页 |
·物流运输管理体系 | 第32页 |
·质量管理体系 | 第32-35页 |
·设备管理系统 | 第35-37页 |
·生产组织系统 | 第37-38页 |
·现场管理系统 | 第38页 |
·涟钢生产系统特点 | 第38-39页 |
·涟钢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矛盾及问题 | 第39-41页 |
·涟钢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矛盾 | 第39-40页 |
·涟钢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1页 |
·涟钢实施精益生产的必要性 | 第41-46页 |
·涟钢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的可行性 | 第46-49页 |
第3章 基于精益生产的涟钢集团生产系统改造方案设计 | 第49-68页 |
·生产系统改造的总体思路与原则 | 第49-57页 |
·生产系统改造的总体思路 | 第49-55页 |
·生产系统改造的原则 | 第55-57页 |
·生产计划系统改造方案 | 第57-58页 |
·组织架构调整及职责重新划分 | 第57页 |
·工作方式转变、管理职能增强 | 第57-58页 |
·物流管理系统改造方案 | 第58-61页 |
·组织架构调整、职责重新划分 | 第58页 |
·物流整合优化 | 第58-59页 |
·货场调整与有效利用 | 第59-61页 |
·质量管理系统改造方案 | 第61-62页 |
·体系架构调整、加强过程控制 | 第61页 |
·全面质量管理 TQC的应用 | 第61-62页 |
·质量管理工作目标一“零缺陷” | 第62页 |
·设备管理系统改造方案 | 第62-65页 |
·TPM全员设备管理 | 第62-63页 |
·点检定修的计划性管理 | 第63-64页 |
·设备备件管理、关键设备的在线监测 | 第64页 |
·设备选型及终身管理 | 第64页 |
·设备“三化”工作 | 第64-65页 |
·生产组织系统改造方案 | 第65-66页 |
·总调度室职能更新、调度工作方式创新 | 第65页 |
·生产单位调度职能 | 第65页 |
·应急组织及应急预案准备 | 第65-66页 |
·现场管理系统改造方案 | 第66-68页 |
·统一管理分工负责、抓好5S管理 | 第66页 |
·区域自治各负其责 | 第66-67页 |
·物流有序、清洁生产 | 第67-68页 |
第4章 涟钢集团实施精益生产改造的策略与保障体系建设 | 第68-76页 |
·基本策略 | 第68页 |
·具体策略 | 第68-70页 |
·组织体系建设 | 第70页 |
·配套制度建设 | 第70-74页 |
·单位和部门职责划分 | 第72-74页 |
·统一调配的组织原则 | 第74页 |
·目标责任制 | 第74页 |
·纪律要求 | 第74页 |
·实施计划 | 第74-76页 |
第5章 涟钢集团实施精益生产改造的效益评价与风险防范 | 第76-81页 |
·预期投资分析 | 第76页 |
·预期收益分析 | 第76-78页 |
·可能风险与应对措施 | 第78-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87页 |
附录 B 部分数据图表 | 第87-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