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张洁研究概述 | 第9-14页 |
(一)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并行研究 | 第9-10页 |
(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风格转变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女性文学角度的研究 | 第11-13页 |
(四) 长篇小说《无字》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本论文的题旨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构建、剖析、颠覆—“爱”的心路历程 | 第16-37页 |
一、创作早期:迷恋的构建 | 第16-23页 |
(一) 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幻之“爱” | 第16-18页 |
(二) 走向现实生活的伤痛之“爱” | 第18-20页 |
(三) 倾心的不计回报的无私之“爱” | 第20-23页 |
二、创作转型期:沉痛的剖析 | 第23-28页 |
(一) 有毒的蘑菇般的虚伪之“爱” | 第24-25页 |
(二) 双重失落的无奈之“爱” | 第25-26页 |
(三) 被裹读了的畸形之“爱” | 第26-28页 |
三、世纪之交:无望的颠覆 | 第28-37页 |
(一) “爱”已消逝 | 第28-30页 |
(二) “爱”到无字 | 第30-37页 |
第二章 呼唤、失望、仇视—对男性情感的嬗变 | 第37-43页 |
一、张洁的“埃勒克特拉”之梦 | 第37-38页 |
二、梦醒之后的伤痛 | 第38-40页 |
三、伤痛之后的绝望 | 第40-43页 |
第三章 情绪的消解—散文的深化补充 | 第43-46页 |
一、理想主义者的倾心赞美 | 第43-44页 |
二、男性世界权威的复活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心灵的归处—主体原因的探讨 | 第46-51页 |
一、现实中父爱的缺失,作品中对男性的失望 | 第46-47页 |
二、现实中母亲的无私,作品中母性力量的强大 | 第47-49页 |
三、现实中社会的关注者,作品中时代的代言人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张洁主要作品目录 | 第56-60页 |
张洁主要评论文章目录 | 第60-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