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抑视角下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 论文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一、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基础理论 | 第14-33页 |
(一) 未成年人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1. 未成年人犯罪与青少年犯罪的界定 | 第14-15页 |
2. 未成年人犯罪与少年严重的不良行为 | 第15-16页 |
(二) 刑事责任概念的界定 | 第16-21页 |
(三)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 | 第21-25页 |
1. 未成年人责任能力概念 | 第21-22页 |
2.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内部构造 | 第22-23页 |
3.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 | 第23-25页 |
(四)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 第25-33页 |
1. 我国现代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方式 | 第25-26页 |
2. 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弹性规定的质疑 | 第26-29页 |
3. 《刑法》第17条第2款争议之探讨 | 第29-33页 |
二、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谦抑的价值理念 | 第33-41页 |
(一)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谦抑的价值蕴涵 | 第33-38页 |
1. 刑法触角的紧缩性 | 第33-35页 |
2. 刑法动用的最后性 | 第35-36页 |
3. 刑法对待未成年人的宽容性 | 第36-38页 |
(二) 正确认识谦抑的价值取向 | 第38-41页 |
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原则 | 第41-50页 |
(一) 平等保护原则 | 第41-42页 |
(二) 从宽处理原则 | 第42-44页 |
(三) 不适用死刑原则 | 第44-45页 |
(四) 禁止适用无期徒刑原则 | 第45-50页 |
四、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实现形式 | 第50-68页 |
(一) 未成年人犯罪主刑的完善 | 第50-52页 |
1. 未成年人管制的改革适用 | 第50-51页 |
2. 未成年人有期徒刑与拘役的谨慎适用 | 第51-52页 |
(二) 未成年人犯罪附加刑的完善 | 第52-57页 |
1. 未成年人罚金刑的附条件适用 | 第52-55页 |
2. 未成年人没收财产的禁止适用 | 第55-56页 |
3. 未成年人剥夺政治权利的禁止适用 | 第56-57页 |
(三) 未成年人犯罪缓刑、累犯的完善 | 第57-62页 |
1. 未成年人缓刑的扩大适用 | 第57-60页 |
2. 未成年人累犯的禁止适用 | 第60-62页 |
(四) 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完善 | 第62-65页 |
1. 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罚的立法现状 | 第62-63页 |
2. 对非刑罚适用的反思及完善 | 第63-65页 |
(五) 未成年人免于刑事处分的专门化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一: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