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引言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页 |
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 第6-10页 |
(一) 接受主体的障碍 | 第6-7页 |
(二) 施教者自身素质的缺乏 | 第7-8页 |
(三) 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 | 第8页 |
(四)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反差 | 第8页 |
(五) 家庭教育中的重心失衡 | 第8-9页 |
(六) 网络、短信的负面影响 | 第9-10页 |
二、立足传统,弘扬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 第10-12页 |
(一) 以真实生动的人文知识感染人 | 第10-11页 |
(二) 以切实可行的道德观念教化人 | 第11页 |
(三) 以人文学科为先导加强学科建设 | 第11-12页 |
三、转变思维,明确角色,提升教师素质 | 第12-16页 |
(一) 培养教师的亲和力 | 第12-14页 |
(二) 提高教师的引导能力 | 第14-15页 |
(三) 强化教师的整合能力 | 第15-16页 |
四、改善教学模式,激发活力,实现“最优化” | 第16-23页 |
(一) 以人为本,以情感人 | 第16-18页 |
(二) 突破常规,开放教学 | 第18-19页 |
(三) 立足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 | 第19-20页 |
(四) 巧用心理效应,增强授课效果 | 第20-22页 |
(五) 反思性教学,促进教育实效 | 第22-23页 |
五、弘扬主体意识,实现主体价值,让学生动起来 | 第23-27页 |
(一) 启迪思维,发展能力 | 第23-24页 |
(二) 巧设活动,创造灵感 | 第24-26页 |
(三) 合作学习,体验自我 | 第26-27页 |
六、以学校为主体,家庭社会为辅助,形成合力 | 第27-29页 |
(一)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对孩子实施综合教育 | 第27-28页 |
(二) 以社会教育为平台,加强环境保障 | 第28-29页 |
(三)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构建联动体系 | 第29页 |
结束语 | 第29-30页 |
Abstract | 第30-31页 |
注释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