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8页 |
| ·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及其发展 | 第9-11页 |
| ·秦岭水泥2000t/d生产线预分解窑系统概述 | 第11-16页 |
| ·概述 | 第11页 |
| ·烧成系统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性能 | 第11-12页 |
| ·烧成系统工艺特点 | 第12-13页 |
| ·DD型分解炉的特点 | 第13-15页 |
| ·运行情况及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2 冷态模型实验研究及主要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8-41页 |
| ·DD型分解炉冷态模型试验 | 第20-30页 |
| ·DD炉冷态模型装置 | 第21-22页 |
| ·DD炉的冷模试验流程 | 第22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DD型分解炉阻力系数 | 第23-26页 |
| ·DD型分解炉物料停留时间研究 | 第26-28页 |
| ·DD炉内气体流动分布 | 第28-30页 |
| ·DD炉内物料流动及燃烧行为分析 | 第30页 |
| ·预热器系统特性研究 | 第30-38页 |
| ·旋风筒的阻力特性 | 第30-32页 |
| ·旋风筒的分离效率 | 第32页 |
| ·各级旋风筒结构分析与评价 | 第32-38页 |
| ·小结 | 第38-41页 |
| 3 对影响熟料锻烧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分析和改进措施、效果 | 第41-50页 |
| ·篦式冷却机 | 第41-43页 |
| ·改造措施 | 第42页 |
| ·改造效果 | 第42-43页 |
| ·燃烧器 | 第43页 |
| ·改进措施 | 第43页 |
| ·使用效果 | 第43页 |
| ·煤粉制备系统 | 第43-45页 |
| ·改造措施 | 第44-45页 |
| ·改造效果 | 第45页 |
| ·窑头护板 | 第45-46页 |
| ·改进措施 | 第45页 |
| ·改进效果 | 第45-46页 |
| ·预热器两列分料不均 | 第46页 |
| ·改进措施 | 第46页 |
| ·改进效果 | 第46页 |
| ·窑口耐火材料的改进 | 第46-47页 |
| ·改进措施 | 第46页 |
| ·改进效果 | 第46-47页 |
| ·预热器内筒的改进 | 第47页 |
| ·改进措施 | 第47页 |
| ·改进效果 | 第47页 |
| ·工艺操作优化 | 第47-50页 |
| 4 预分解窑反求计算结论及对生产的指导作用 | 第50-61页 |
| ·反求计算方法概述 | 第50-51页 |
| ·反求计算数据选用 | 第51-54页 |
| ·反求计算结果 | 第54-55页 |
| ·反求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55-60页 |
| ·预热器、分解炉各部分的风速 | 第55-58页 |
| ·各级旋风筒的分离效率及其匹配 | 第58-59页 |
| ·窑尾预热、分解系统的换热效率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5 综合分析及评价 | 第61-68页 |
| ·原燃材料特性分析 | 第61-64页 |
| ·旋风预热器的分析与评议 | 第64-66页 |
| ·分解炉的分析与评议 | 第66-67页 |
| ·系统设计思想 | 第67-68页 |
| 6 改进方向探讨 | 第68-72页 |
| ·分解炉改造 | 第68-69页 |
| ·改造思路 | 第68-69页 |
| ·预期效果 | 第69页 |
| ·低阻、高固气比预热器改进 | 第69页 |
| ·入预热器喂料由气力输送改造为机械输送 | 第69-70页 |
| ·改造方案 | 第70页 |
| ·改造效益分析 | 第70页 |
| ·篦冷机再改造 | 第70页 |
| ·生料均化库改进 | 第70-71页 |
| ·提高窑速 | 第71页 |
| ·燃烧器改造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