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tract | 第5-8页 |
| 1 综述 | 第8-22页 |
| ·跨流域调水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 第8-10页 |
| ·跨流域调水系统的概念 | 第8页 |
| ·跨流域调水系统的特点 | 第8-10页 |
| ·国内外调水工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跨流域调水系统模型分析方法初探 | 第11-12页 |
| ·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 第12-20页 |
|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状况 | 第14-20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2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概况 | 第22-25页 |
| ·调水工程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 ·调水工程概况 | 第23-25页 |
| 3 受水区概况 | 第25-41页 |
| ·自然地理 | 第25-28页 |
| ·社会经济 | 第28-29页 |
| ·水资源情况 | 第29-30页 |
| ·受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30-39页 |
| ·供水设施建设现状 | 第30-33页 |
| ·供用水现状分析 | 第33-38页 |
| ·现状供需平衡分析 | 第38-39页 |
| ·现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受水区供需水量预测和平衡分析 | 第41-71页 |
| ·需水量预测原则 | 第41页 |
| ·预测方法 | 第41页 |
| ·分类用水定额法对规划水平年需水量的预测 | 第41-59页 |
| ·受水区需水量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 | 第59-67页 |
| ·可供水量预测 | 第67-68页 |
| ·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 第68-70页 |
| ·水资源供需一次平衡 | 第68-69页 |
| ·水资源供需二次平衡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5 受水区重点城市供需平衡分析 | 第71-81页 |
| ·受水区重点城市供水工程现状 | 第71-72页 |
| ·受水区重点城市现状供需平衡分析 | 第72页 |
| ·受水区重点城市规划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 第72-80页 |
| ·重点城市需水量 | 第72-76页 |
| ·关中重点城市可供水量预测 | 第76-79页 |
| ·关中重点城市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 第79-80页 |
| ·供需平衡汇总 | 第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6 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调水量优化配置研究 | 第81-91页 |
|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 | 第81-83页 |
| ·多目标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 | 第83-85页 |
| ·子模型形式 | 第83-84页 |
| ·协调模型形式 | 第84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84-85页 |
|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85-89页 |
| ·调水量配置原则 | 第85页 |
| ·供水目标、地点、对象 | 第85页 |
| ·一期工程调水量配置方案 | 第85-88页 |
| ·二期工程调水量配置方案 | 第88-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 7 引汉济渭受水区配套工程方案设想 | 第91-92页 |
| ·一期配套工程方案设想 | 第91页 |
| ·二期配套工程方案设想 | 第91-92页 |
| 8 结论与建议 | 第92-94页 |
| ·结论 | 第92-93页 |
| ·建议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