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对一种电视剧文化现象的关注 | 第8-17页 |
| 一、从《永不瞑目》的“硬伤”争议说开去 | 第8-11页 |
| 二、人类“表演”之维的启示 | 第11-17页 |
| 第二章 法律工作者社会表演形态的转换 | 第17-31页 |
| 一、现实生活中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表演 | 第17-24页 |
| 二、戏剧情境中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表演 | 第24-27页 |
| 三、从社会存在到影像展现的社会表演转换 | 第27-31页 |
| 第三章 现实与影像社会表演形态之间的矛盾 | 第31-37页 |
| 一、两种社会表演形态的一般差别 | 第31页 |
| 二、“理想范本”的差异 | 第31-35页 |
| 三、逼真性与假定性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海岩模式:两种社会表演形态之间的合理距离辨析 | 第37-56页 |
| 一、《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不能与肖童恋爱吗? | 第37-40页 |
| 二、从“海岩模式”作家看两种社会表演形态之间的距离 | 第40-49页 |
| 三、两种社会表演形态的距离要适度 | 第49-53页 |
| 四、两种社会表演形态的互动 | 第53-56页 |
| 第五章 警察演警察:社会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影像融合 | 第56-69页 |
| 第六章 电视剧中常见的法律工作者社会表演情境 | 第69-76页 |
| 一、法庭情境 | 第69-70页 |
| 二、调查与侦查情境 | 第70-73页 |
| 三、抓捕情境 | 第73-74页 |
| 四、管教罪犯(犯罪嫌疑人)情境 | 第74页 |
| 五、生活表演情境 | 第74-76页 |
| 结语:从两种社会表演形态的关系看法制电视剧分类 | 第76-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