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内毒素血症的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中医学对内毒素血症的认识和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现代医学对内毒素血症的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通里攻下法治疗内毒素血症的概况 | 第19-20页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的复制 | 第22-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实验药材 | 第22-23页 |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动物分组 | 第24页 |
·LPS配制 | 第24-25页 |
·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建立 | 第25页 |
·用药方法 | 第25页 |
·浆内毒素水平检测 | 第25页 |
·病理学检查 | 第25页 |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28页 |
·动物一般情况 | 第26页 |
·血浆内毒素水平 | 第26页 |
·病理形态学变化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大承气汤治疗内毒素血症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 第30-47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实验药材 | 第30页 |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动物分组 | 第31-32页 |
·LPS配制 | 第32页 |
·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 | 第32页 |
·用药方法 | 第32页 |
·浆内毒素水平检测 | 第32页 |
·肝组织TNF-α、IL-1β、IL-10水平测定 | 第32页 |
·肝组织MDA和SOD水平测定 | 第32-33页 |
·病理学检查 | 第33页 |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3页 |
·结果 | 第33-43页 |
·动物一般情况 | 第33-34页 |
·浆内毒素水平 | 第34-35页 |
·肝组织TNF-α、IL-1β、IL-10水平 | 第35-36页 |
·肝组织MDA和SOD水平 | 第36-38页 |
·病理形态学变化 | 第38-43页 |
·讨论 | 第43-47页 |
·大承气汤的制备 | 第43页 |
·病因病机的探讨 | 第43页 |
·治则治法的探讨 | 第43-44页 |
·组方与方药分析 | 第44-45页 |
·通里攻下中药作用机理探讨 | 第45-47页 |
第4章 大黄酸治疗内毒素血症的作用及机理初探 | 第47-55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实验动物 | 第47页 |
·实验药材 | 第47页 |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分组 | 第47页 |
·LPS配制 | 第47-48页 |
·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 | 第48页 |
·用药方法 | 第48页 |
·血浆内毒素水平检测 | 第48页 |
·肝组织TNF-α、IL-1β、IL-10水平测定 | 第48页 |
·肝组织MDA和SOD水平测定 | 第48页 |
·病理学检查 | 第48-49页 |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49页 |
·实验结果 | 第49-53页 |
·动物一般情况 | 第49页 |
·大黄酸对血浆内毒素水平影响 | 第49-50页 |
·大黄酸对肝组织细胞因子影响 | 第50-51页 |
·大黄酸对肝组织MDA和SOD水平影响 | 第51-52页 |
·病理形态学变化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