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3-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 第一节 植物逆境生理 | 第11-27页 |
| 1 水稻耐冷生理、耐冷性QTLs研究及稻种资源耐冷性鉴定 | 第12-16页 |
| ·水稻冷害的生理研究 | 第13页 |
| ·水稻耐冷性类型 | 第13页 |
| ·水稻耐冷性QTLs研究 | 第13-14页 |
| ·稻种资源在不同时期耐冷性鉴定方法 | 第14-16页 |
| ·芽期耐冷性鉴定 | 第14页 |
| ·苗期耐冷性鉴定方法 | 第14-15页 |
| ·孕穗开花期及灌浆结实期耐冷性鉴定方法 | 第15-16页 |
| 2 水稻抗旱生理及抗旱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 ·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变化 | 第16-17页 |
| ·细胞膜结构遭到破坏 | 第16页 |
| ·生长受到抑制 | 第16页 |
| ·呼吸作用急剧变化 | 第16页 |
| ·光合作用减弱 | 第16-17页 |
| ·内源激素代谢失调 | 第17页 |
| ·核酸代谢受到破坏 | 第17页 |
| ·水稻抗旱机制 | 第17-20页 |
| ·气孔行为 | 第18页 |
| ·渗透调节 | 第18页 |
| ·活性氧的清除 | 第18-19页 |
| ·LEA蛋白的保护作用 | 第19页 |
| ·植物激素水平的调节 | 第19页 |
| ·水通道蛋白的作用 | 第19-20页 |
| ·水稻抗旱相关基因及在转基因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 ·保护生物大分子及膜结构的蛋白基因 | 第20页 |
| ·渗透调节物质生物合成及调节的相关基因 | 第20-22页 |
| ·与脯氨酸合成有关的酶基因 | 第21-22页 |
| ·与海澡糖合成有关的酶基因 | 第22页 |
| ·NADPH氧化还原酶基因 | 第22页 |
| ·DREB转录因子基因 | 第22-23页 |
|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 | 第23页 |
| 3 水稻对盐胁迫的生理反应及耐盐基因的研究 | 第23-27页 |
| ·水稻对盐胁迫的生理反应 | 第23-25页 |
| ·盐胁迫对水稻形态发育的影响 | 第24页 |
| ·盐胁迫对水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24页 |
|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4页 |
| ·内源激素的改变 | 第24页 |
| ·盐胁迫打破水稻的能量和物质平衡 | 第24-25页 |
| ·水稻耐盐基因的研究 | 第25-27页 |
| ·甜菜碱合成基因 | 第25页 |
| ·糖醇类物质合成基因 | 第25-26页 |
| ·脯氨酸合成基因 | 第26页 |
| ·多胺物质合成基因 | 第26页 |
| ·Lea蛋白合成基因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稻种资源芽期耐冷性鉴定 | 第28-3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 ·处理方法 | 第2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 ·12℃筛选结果 | 第28-29页 |
| ·10℃筛选结果 | 第29-30页 |
| ·8℃筛选结果 | 第30页 |
| 3 讨论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逆境反应基因OsNADPH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第32-4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40页 |
|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 ·方法 | 第32-40页 |
| ·RNA提取 | 第32-33页 |
| ·RNA纯化 | 第33-34页 |
| ·mRNA差异显示及基因片段克隆 | 第34-35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5-36页 |
| ·DNA片段的连接 | 第36页 |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6-37页 |
| ·克隆的筛选以及阳性克隆的检测 | 第37页 |
| ·测序质粒DNA的制备以及PCR反应等准备 | 第37-38页 |
|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38页 |
| ·RT-PCR | 第38-40页 |
| ·cDNA全长的RACE克隆 | 第4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 ·序列分析 | 第40-42页 |
| ·相似性分析 | 第42-43页 |
| ·表达分析 | 第43-44页 |
| ·低温下OsNADPH1的表达 | 第43-44页 |
| ·干旱下OsNADPH1的表达 | 第44页 |
| 3 讨论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