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主要缩略词 | 第1-10页 |
| 项目来源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 1. 联合固氮菌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联合固氮菌的种类 | 第13页 |
| ·联合固氮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联合固氮菌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2. 溶磷菌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溶磷菌的种类 | 第14-15页 |
| ·溶磷菌的数量及分布 | 第15页 |
| ·溶磷机制的研究 | 第15-16页 |
| ·溶磷菌溶磷效果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3. 分泌植物生长激素菌研究 | 第17页 |
| ·分泌植物生长激素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4. 植物根围外来微生物定殖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 ·天然抗生素抗性标记 | 第17-18页 |
| ·基因标记 | 第18页 |
| ·DNA和RNA探针技术 | 第18-19页 |
| ·免疫学方法 | 第19页 |
| 5. 影响微生物根部定殖的原因 | 第19-21页 |
| ·影响根部定殖的生物因素 | 第19-20页 |
| ·土壤环境 | 第20-21页 |
| 6. 细菌鉴定与分类方法 | 第21-25页 |
| ·传统分类和鉴定 | 第21-22页 |
| ·数值分类和自动化鉴定 | 第22页 |
| ·化学分类鉴定法 | 第22页 |
| ·分子遗传学分类鉴定法 | 第22-24页 |
| ·16SrRNA序列分析 | 第24-25页 |
| 第一章促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25-32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 ·菌液的制备 | 第25页 |
| ·促生菌最适培养条件测定 | 第25-26页 |
| ·温度对促生菌生长影响的测定 | 第26页 |
| ·pH对促生菌生长影响的测定 | 第26页 |
| ·光照条件对促生菌生长影响的测定 | 第26页 |
| ·培养方式对促生菌生长影响的测定 | 第26页 |
| ·产酸产碱性能的测定 | 第26页 |
| ·盐分对促生菌生长影响的测定 | 第2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 ·温度对促生菌生长影响的结果 | 第26-27页 |
| ·pH值对促生菌生长影响的结果 | 第27-28页 |
| ·光照对促生菌生长影响的结果 | 第28-29页 |
| ·培养方式对促生菌生长影响的结果 | 第29-30页 |
| ·产酸产碱性能测定的结果 | 第30页 |
| ·盐分对促生菌生长影响的结果 | 第30-31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标记菌株在禾本科植物(燕麦)根部的定殖动态 | 第32-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 ·供试材料 | 第32-33页 |
| ·方法 | 第33-36页 |
| ·天然抗药性测定 | 第33页 |
| ·促生菌Rif抗性筛选 | 第33页 |
| ·标记菌与未标记菌的比较 | 第33-34页 |
| ·标记菌株回收检测 | 第34页 |
| ·标记性状的稳定性检测 | 第34-35页 |
| ·标记菌株在燕麦根部的定殖和消长动态 | 第35-3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 ·各促生菌的天然抗药性 | 第36页 |
| ·标记菌株与未标记菌株的比较 | 第36-38页 |
| ·标记性状的稳定性检测 | 第38页 |
| ·标记菌株回收检测 | 第38页 |
| ·标记菌株在燕麦根部的定殖动态 | 第38-42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促生菌的初步鉴定 | 第44-6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8页 |
| ·供试材料 | 第44-45页 |
| ·供试菌株 | 第44页 |
| ·培养基 | 第44页 |
| ·试剂 | 第44-45页 |
|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 ·试验方法 | 第45-48页 |
| ·促生菌培养性状观察 | 第45页 |
| ·革兰氏染色 | 第45-46页 |
| ·芽孢染色 | 第46页 |
| ·16SrDNA序列分析 | 第46-48页 |
| ·细菌菌株DNA的提取 | 第46-47页 |
| ·PCR扩增 | 第47-48页 |
| ·检测 | 第48页 |
| ·序列测定 | 第4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9页 |
| ·促生菌的染色及培养性状 | 第48-49页 |
|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 第49页 |
| ·PCR产物检测 | 第49-50页 |
| ·促生菌16SrDNA序列分析 | 第50-59页 |
| ·促生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59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9-61页 |
| 图版Ⅰ | 第61-62页 |
| 图版Ⅱ | 第62-63页 |
| 图版Ⅲ | 第63-64页 |
| 图版Ⅳ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导师简介 | 第73-74页 |
| 自我简介 | 第74-75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