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星载INSAR技术提取高程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InSAR提取DEM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1页 |
·论文章节安排及研究重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雷达干涉测量基本原理 | 第13-22页 |
·InSAR基本原理 | 第13-16页 |
·InSAR系统的分类 | 第13-14页 |
·InSAR的基本原理 | 第14-16页 |
·合成孔径雷达的构像方程 | 第16-19页 |
·F.Leberl构像方程 | 第16-18页 |
·F.Leberl公式的线性化 | 第18-19页 |
·InSAR处理的数据 | 第19-21页 |
·用于InSAR的SLC数据 | 第19-20页 |
·CEOS数据格式 | 第20页 |
·InSAR数据的要求 | 第20-21页 |
·InSAR处理的基本过程 | 第21-22页 |
第三章 SLC数据的配准和干涉图的生成 | 第22-53页 |
·SLC数据的配准 | 第22-36页 |
·配准的方法 | 第23-25页 |
·基于轨道参数的多级配准方案 | 第25-30页 |
·配准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复影像的预滤波 | 第36-41页 |
·距离向预滤波 | 第37-38页 |
·方位向预滤波 | 第38-40页 |
·复影像预滤波的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SLC影像的重采样 | 第41-43页 |
·基于轨道参数平地效应的去除 | 第43-45页 |
·干涉图的生成以及干涉图滤波 | 第45-51页 |
·干涉图的生成及其特点 | 第45-46页 |
·干涉图滤波概况 | 第46页 |
·圆周期滤波原理 | 第46-47页 |
·梯度加权的圆周期中值滤波 | 第47-49页 |
·滤波的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干涉图相位数据质量评估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相位转化为高程 | 第53-67页 |
·相对于单点的高程计算模型 | 第53-57页 |
·Rodriguez方法 | 第53-56页 |
·DORIS方法 | 第56-57页 |
·基于相邻点相位差的高程计算模型 | 第57-60页 |
·最小二乘拟合的高程计算方法 | 第60-61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7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