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1.1 PDM产生的背景 | 第9-11页 |
1.2 PDM系统中产品结构管理和产品配置的应用概况 | 第11-13页 |
1.2.1 国内外 PDM产品的产品结构管理功能简介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产品配置研究近况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产品结构定义和配置管理理论基础 | 第15-32页 |
2.1 产品结构和产品配置的概念 | 第15-17页 |
2.1.1 产品结构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产品配置的概念 | 第15-17页 |
2.2 产品结构定义和配置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2.1 产品定义和产品配置 | 第17-18页 |
2.2.2 产品结构定义和配置管理的关系 | 第18-19页 |
2.2.3 面向产品结构定义和配置的管理模式 | 第19-20页 |
2.2.3.1 基于产品的管理模式 | 第19-20页 |
2.2.3.2 基于零件的管理模式 | 第20页 |
2.3 文档管理功能 | 第20-23页 |
2.3.1 文档管理的对象 | 第20-21页 |
2.3.2 文档分类 | 第21-22页 |
2.3.3 文档管理功能 | 第22-23页 |
2.3.3.1 文档的管理方法 | 第22页 |
2.3.3.2 文档管理的功能 | 第22-23页 |
2.4 零件分类管理与检索 | 第23-27页 |
2.4.1 零部件族的概念和分类编码方法 | 第24-25页 |
2.4.1.1 零件族的概念 | 第24页 |
2.4.1.2 零件分类方法 | 第24-25页 |
2.4.2 零件分类管理 | 第25-27页 |
2.5 产品管理的信息集成模型 | 第27-31页 |
2.5.1 产品管理信息集成模型应该达到的要求 | 第27-28页 |
2.5.2 产品管理信息集成模型分析 | 第28-31页 |
2.5.2.1 层次性模型结构与定义和配置过程的集成 | 第29页 |
2.5.2.2 集成于产品结构中的信息 | 第29-31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产品结构定义方法 | 第32-40页 |
3.1 产品管理 | 第32-37页 |
3.1.1 产品结构管理的树状结构 | 第32-34页 |
3.1.2 文档管理的树状结构 | 第34-35页 |
3.1.3 版本管理 | 第35-37页 |
3.1.3.1 版本的管理模型 | 第35-36页 |
3.1.3.2 产品结构管理中的版本管理 | 第36-37页 |
3.2 产品数据的部分“网状”结构模型 | 第37-39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产品配置管理方法 | 第40-61页 |
4.1 产品配置过程 | 第40-42页 |
4.2 产品配置规则 | 第42-44页 |
4.2.1 变量配置规则 | 第42-43页 |
4.2.2 版本配置规则 | 第43页 |
4.2.3 有效性配置规则 | 第43-44页 |
4.3 单一产品配置方法 | 第44-45页 |
4.4 系列化产品配置方法 | 第45-52页 |
4.4.1 与配置有关的概念 | 第47-48页 |
4.4.2 产品配置的过程模型 | 第48-49页 |
4.4.3 产品配置实现的过程分析 | 第49-51页 |
4.4.4 配置过程中的参数 | 第51-52页 |
4.5 基于视图的产品配置 | 第52-60页 |
4.5.1 BOM的多视图管理 | 第52-54页 |
4.5.2 多视图的产品结构 | 第54-57页 |
4.5.3 视图间的约束关系 | 第57-58页 |
4.5.4 基于视图的BOM表生成方法 | 第58-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数据库设计和模块实现 | 第61-76页 |
5.1 产品配置数据库设计 | 第61-62页 |
5.2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 | 第62-64页 |
5.2.1 天工PDM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62-63页 |
5.2.2 天工PDM系统的支持技术 | 第63页 |
5.2.3 天工PDM系统主要优点 | 第63-64页 |
5.3 结构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4-70页 |
5.3.1 对象的类型 | 第64-65页 |
5.3.2 对象的一般使用规则 | 第65-67页 |
5.3.2.1 父子关系 | 第65-67页 |
5.3.2.2 目录、文件删除的限制 | 第67页 |
5.3.3 对象的操作 | 第67-69页 |
5.3.3.1 添加一个对象 | 第67页 |
5.3.3.2 删除一个对象 | 第67页 |
5.3.3.3 显示对象属性 | 第67-68页 |
5.3.3.4 零部件编辑 | 第68-69页 |
5.3.4 对象的关联 | 第69-70页 |
5.3.4.1 关联的建立 | 第69页 |
5.3.4.2 关联的显示 | 第69页 |
5.3.4.3 关联的删除 | 第69-70页 |
5.4 配置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70-76页 |
5.4.1 基本设想 | 第70-71页 |
5.4.2 配置的应用 | 第71页 |
5.4.3 配置的相关操作 | 第71-76页 |
5.4.3.1 修改参数集 | 第71-72页 |
5.4.3.2 修改配置集 | 第72-73页 |
5.4.3.3 显示配置 | 第73-74页 |
5.4.3.4 编辑配置 | 第74页 |
5.4.3.5 激活配置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总结 | 第76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