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路面柔性水泥混凝土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概述 | 第7-8页 |
1.2 新型水泥基材料的发展 | 第8-10页 |
1.3 新型路面结构的发展 | 第10-12页 |
1.4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12-13页 |
1.4.1 课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4.2 课题的意义 | 第13页 |
1.5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柔性水泥混凝土试验 | 第15-35页 |
2.1 柔性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15-18页 |
2.2 材料性质及制作工艺 | 第18-21页 |
2.2.1 原材料性质 | 第18-20页 |
2.2.2 试件制作工艺 | 第20-21页 |
2.3 均匀设计试验方案 | 第21-22页 |
2.3.1 均匀设计概述 | 第21页 |
2.3.2 柔性水泥混凝土均匀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2.4 试验结果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4-33页 |
2.5.1 抗压强度 | 第24-26页 |
2.5.2 抗压弹性模量 | 第26-27页 |
2.5.3 抗折强度 | 第27-29页 |
2.5.4 抗折弹性模量 | 第29-31页 |
2.6.5 劈裂强度 | 第31-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柔性水泥混凝土改性机理 | 第35-49页 |
3.1 混凝土的细观模型 | 第35-38页 |
3.1.1 理论提出 | 第35-36页 |
3.1.2 理论应用 | 第36-38页 |
3.2 材料结构的中心质模型 | 第38-40页 |
3.2.1 中心质效应 | 第38-39页 |
3.2.2 柔性水泥混凝土的优化结构模型 | 第39-40页 |
3.3 强度匹配理论 | 第40-43页 |
3.3.1 理论提出 | 第40-42页 |
3.3.2 基本思想与应用 | 第42-43页 |
3.4 界面增强理论 | 第43-45页 |
3.4.1 理论提出 | 第43-45页 |
3.4.2 设计思想与应用 | 第45页 |
3.5 纤维增强理 | 第45-47页 |
3.5.1 理论提出 | 第45-47页 |
3.5.2 增强实现 | 第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柔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基础 | 第49-70页 |
4.1 复合式路面结构 | 第49-50页 |
4.2 复合式路面结构计算理论 | 第50-56页 |
4.2.1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 第52-54页 |
4.2.2 有限层理论 | 第54-56页 |
4.3 复合式路面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56-64页 |
4.3.1 计算模型 | 第56-57页 |
4.3.2 分析结果 | 第57-64页 |
4.3.2.1 车辆荷载 | 第57-62页 |
4.3.2.2 温度荷载 | 第62-64页 |
4.4 复合式路面设计 | 第64-68页 |
4.4.1 计算模型 | 第64-67页 |
4.4.2 设计实例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3页 |
5.1 总结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