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对“邪教”案件的惩治--以司法案例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间题的缘起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范围及方法 | 第8-10页 |
一、研究的范围 | 第8-9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一、国内学者研究概述 | 第10-14页 |
二、境外学者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邪教”的概述 | 第16-23页 |
第一节 “邪教”与“邪教”犯罪 | 第16-19页 |
一、“邪教”的范围 | 第16-18页 |
二、“邪教”犯罪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邪教”的类型 | 第19-21页 |
一、从外部特征上来看 | 第19页 |
二、从本质属性上来看 | 第19-20页 |
三、从设立目的上来看 | 第20-21页 |
第三节 “邪教”的双重属性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清代惩治“邪教”的法律规定 | 第23-31页 |
第一节 直接的法律规定 | 第23-26页 |
一、惩治“倡立邪教”的规定 | 第23-25页 |
二、惩治“传习邪教”的规定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间接的法律规定 | 第26-31页 |
一、禁止“师巫邪术”下的相关规定 | 第28页 |
二、禁止“妖书妖言”下的相关规定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惩治“邪教”的司法实践 | 第31-43页 |
第一节 “谋逆”型“邪教”犯罪 | 第31-35页 |
一、有“悖逆”之行的“邪教”犯罪 | 第32-33页 |
二、有“悖逆”词物的“邪教”犯罪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寻常”型“邪教”犯罪 | 第35-38页 |
第三节 “温和”型“邪教”犯罪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3页 |
第四章 清代惩治“邪教”的效果与影响 | 第43-49页 |
第一节 官逼民反,被迫起事 | 第43-45页 |
第二节 避其锋芒,主动变通 | 第45-49页 |
一、表面上的调整 | 第45-46页 |
二、性质上的转变 | 第46-49页 |
第五章 清代惩治“邪教”的评价及启示 | 第49-55页 |
第一节 清代惩治“邪教”的评价 | 第49-51页 |
一、对立法的评价 | 第49-50页 |
二、对司法的评价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清代惩治“邪教”的启示 | 第51-55页 |
一、明确概念、依法办事 | 第51-52页 |
二、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 第52-53页 |
三、事前防范、事后惩治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