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13-18页 |
| ·农作物转基因技术 | 第13-14页 |
| ·农作物转基因技术风险评价 | 第14-18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主要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26页 |
| ·风险管理的理论 | 第20-23页 |
| ·风险的定义 | 第20-21页 |
| ·风险的特征 | 第21页 |
| ·风险的管理 | 第21-23页 |
| ·风险评价的理论 | 第23-26页 |
| ·风险评价的原则 | 第23页 |
| ·风险评价的流程 | 第23-24页 |
| ·风险评价的方法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农作物转基因技术风险分析 | 第26-39页 |
|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 ·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 | 第26-30页 |
| ·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趋势 | 第30-32页 |
|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 | 第32-33页 |
| ·农作物转基因技术风险类型 | 第33-39页 |
| ·生态风险 | 第34-36页 |
| ·健康风险 | 第36-37页 |
| ·经济风险 | 第37-38页 |
| ·社会风险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我国农作物转基因技术风险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 第39-52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39-4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 第39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39-40页 |
|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0-45页 |
| ·模型构建的指导思想 | 第40-41页 |
| ·模型构建的形式比较 | 第41-42页 |
| ·模型构建的过程 | 第42-45页 |
| ·我国农作物转基因技术风险评价 | 第45-52页 |
| ·数据来源 | 第45-47页 |
| ·评价过程 | 第47-49页 |
| ·评价结果简析 | 第49-52页 |
| 第五章 我国农作物转基因技术风险应对策略 | 第52-57页 |
| ·我国农作物转基因技术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 第52页 |
| ·我国农作物转基因技术安全管理严重不足 | 第52页 |
| ·国际上农作物转基因技术风险加速向我国转移 | 第52页 |
| ·我国应对农作物转基因技术风险的策略 | 第52-57页 |
| ·风险预防策略 | 第52-54页 |
| ·风险转移策略 | 第54页 |
| ·风险控制策略 | 第54-57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 ·全文结论 | 第57页 |
| ·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作者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