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低山丘陵区沟壑治理开发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0页 |
·自然概况 | 第17-19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9页 |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状况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沟壑分类研究 | 第20-26页 |
·沟壑调查 | 第20-21页 |
·沟壑分类 | 第21-24页 |
·分类指标建立 | 第21页 |
·分类方法及原理 | 第21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1-23页 |
·模糊聚类 | 第23-24页 |
·分类结果 | 第24-25页 |
·“V”型发展沟 | 第24-25页 |
·“箱”型稳定沟 | 第25页 |
·“U”型稳定沟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V”型发展沟点线面全面治理技术 | 第26-34页 |
·沟头防护措施 | 第26-27页 |
·沟道治理工程 | 第27-30页 |
·沟岸“柔质护坡”治理工程 | 第27页 |
·沟底建造“阶式”坝系工程 | 第27-29页 |
·坝系布置 | 第29-30页 |
·坡面条带式治理工程 | 第30-31页 |
·沟头上部山体坡面治理措施 | 第30页 |
·沟道两侧坡耕地治理措施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4页 |
第五章 “箱”型稳定沟全面治理技术 | 第34-41页 |
·蚕场防治措施 | 第34-36页 |
·退化一类蚕场治理 | 第34页 |
·退化二、三类蚕场治理 | 第34-35页 |
·砂化类蚕场治理 | 第35-36页 |
·沟道两侧坡耕地防治措施 | 第36页 |
·沟道防护措施 | 第36-38页 |
·支沟拦挡措施-微凸型干砌石拦沙坝 | 第36页 |
·主沟拦、蓄措施-直线型浆砌石拦沙坝 | 第36-38页 |
·坝系布置 | 第38页 |
·沟道凹岸挡土墙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41页 |
第六章 “U”型稳定沟治理技术 | 第41-43页 |
·坡面防护措施-生态修复 | 第41页 |
·沟道防护措施-坝系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七章 沟壑治理开发效益分析 | 第43-49页 |
·水土保持效益基础计算 | 第43-45页 |
·蓄水效益 | 第44-45页 |
·保土效益 | 第45页 |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的计算 | 第45-46页 |
·效益计算 | 第46-48页 |
·基础效益 | 第46-47页 |
·经济效益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