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 第1-11页 |
1 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综述 | 第11-22页 |
1.1 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1.2 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成果综述 | 第13-21页 |
1.2.1 国外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 | 第13-17页 |
1.2.2 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 | 第17-19页 |
1.2.3 对环境绩效审计现有成果的评价 | 第19-21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2 环境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研究 | 第22-48页 |
2.1 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 第22-24页 |
2.1.1 绩效审计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 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 第23-24页 |
2.2 环境绩效审计的动因 | 第24-31页 |
2.2.1 受托环境责任的产生 | 第24-25页 |
2.2.2 受托环境责任的种类 | 第25-26页 |
2.2.3 受托环境责任的运行机制 | 第26-30页 |
2.2.4 受托环境责任的控制机制 | 第30-31页 |
2.3 环境绩效审计的目标 | 第31-34页 |
2.4 环境绩效审计的主体 | 第34-37页 |
2.4.1 国家审计机关 | 第34-35页 |
2.4.2 内部审计机构 | 第35-36页 |
2.4.3 社会审计组织 | 第36-37页 |
2.5 环境绩效审计的接受方 | 第37-38页 |
2.6 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 第38-45页 |
2.7 环境绩效审计的原则 | 第45-48页 |
2.7.1 有关人员要求的原则 | 第45页 |
2.7.2 有关价值判断的原则 | 第45-46页 |
2.7.3 有关审计质量的原则 | 第46-48页 |
3 环境绩效审计的应用理论研究 | 第48-67页 |
3.1 环境绩效审计准则 | 第48-51页 |
3.1.1 环境绩效审计准则的含义 | 第48-49页 |
3.1.2 环境绩效审计准则在审计准则体系中的定位问题 | 第49页 |
3.1.3 环境绩效审计准则的内容 | 第49-51页 |
3.2 环境绩效审计程序 | 第51-55页 |
3.2.1 环境绩效审计的准备阶段 | 第52-53页 |
3.2.2 环境绩效审计的实施阶段 | 第53页 |
3.2.3 环境绩效审计的报告阶段 | 第53-54页 |
3.2.4 环境绩效审计的后续审计阶段 | 第54-55页 |
3.3 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 第55-63页 |
3.3.1 绩效审计的一般方法 | 第55-57页 |
3.3.2 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特殊性 | 第57-60页 |
3.3.3 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应用 | 第60-63页 |
3.4 环境绩效审计报告 | 第63-67页 |
3.4.1 环境绩效审计报告的特点 | 第63-64页 |
3.4.2 环境绩效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 第64-65页 |
3.4.3 编写环境绩效审计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 第65-67页 |
4 与环境绩效审计相关的其他问题 | 第67-73页 |
4.1 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审计中的地位 | 第67-68页 |
4.2 当前我国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障碍及对策 | 第68-69页 |
4.3 在我国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有利条件和重点领域 | 第69-71页 |
4.4 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研究的困难及本文的局限性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