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8-9页 |
| ·本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 第二章 动力学模型修改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11-27页 |
| ·结构动力模型修改中的缩聚方法 | 第11-17页 |
| ·Guyan缩聚法 | 第11-13页 |
| ·Kuhar法 | 第13-14页 |
| ·改进的模态减缩法 | 第14-16页 |
| ·基于IRS的迭代缩聚方法 | 第16-17页 |
| ·上述各种自由度缩聚方法的比较 | 第17-21页 |
| ·对基于IRS的迭代缩聚方法的编程 | 第21-22页 |
| ·矩阵摄动法 | 第22-27页 |
| ·矩阵摄动法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 ·仅考虑刚度修改的矩阵摄动法理论 | 第23-24页 |
| ·刚度矩阵的局部修改 | 第24-25页 |
| ·摄动法在计算机上的实施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对某型导弹有限元建模与模态分析 | 第27-40页 |
| ·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7-33页 |
| ·动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方程 | 第27-28页 |
| ·求解特征问题的数值方法 | 第28-33页 |
| ·某型导弹的有限元建模 | 第33-37页 |
| ·某型空空导弹简介 | 第33-34页 |
| ·实验数据 | 第34-36页 |
| ·有限元建模 | 第36-37页 |
| ·分析结果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模型的重分析以及数据的处理 | 第40-57页 |
| ·刚度矩阵与质量矩阵 | 第40-46页 |
| ·梁单元刚度矩阵 | 第40-42页 |
| ·梁单元质量矩阵 | 第42-44页 |
| ·空间梁总体刚度矩阵 | 第44-46页 |
| ·奇异刚度矩阵的处理 | 第46-47页 |
| ·总体刚度矩阵的特性 | 第46页 |
| ·总体奇异刚度矩阵的正定化 | 第46-47页 |
| ·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形式的转换 | 第47-53页 |
| ·MSC.NASTRAN的输入文件结构 | 第48-49页 |
| ·刚度矩阵与质量矩阵的获取 | 第49-50页 |
| ·刚度矩阵与质量矩阵形式的转换 | 第50-53页 |
| ·自由度缩聚中主副自由度的选择 | 第53-57页 |
| 第五章 动力学模型的修改与结果分析 | 第57-71页 |
| ·动力学模型修改 | 第57-63页 |
| ·计算模型自由度缩聚的实现 | 第57-59页 |
| ·计算模型矩阵摄动法的实现 | 第59页 |
| ·在MSC.NASTRAN中重分析 | 第59-63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3-69页 |
| ·刚度矩阵修改的结果 | 第63-65页 |
| ·修正后刚度矩阵在MSC.NASTRAN重分析的结果 | 第65-69页 |
| ·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