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引言 | 第7页 |
·评价液化土层中桩基水平承载特性的现状 | 第7-10页 |
·折减系数法 | 第7-9页 |
·两阶段分析法 | 第9-10页 |
·p-y 曲线法 | 第10页 |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0-15页 |
·数值方法 | 第11-12页 |
·振动台模型试验技术 | 第12-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振动台模型试验及试验结果 | 第16-28页 |
·前言 | 第16页 |
·试验装置 | 第16-20页 |
·振动台 | 第16页 |
·模型试验箱 | 第16-17页 |
·模型桩 | 第17-18页 |
·传感器布置 | 第18-19页 |
·试验所用砂土的基本参数 | 第19-20页 |
·饱和砂土制备的基本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试验的输入及主要条件 | 第21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1-26页 |
·输入的振动台台面的加速度时程 | 第21-22页 |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 第22-24页 |
·桩身弯矩反应 | 第24-26页 |
·结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土层液化过程中桩身弯矩变化的动力计算模拟 | 第28-36页 |
·引言 | 第28页 |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和基本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分析模型 | 第28-30页 |
·具体实现方法 | 第30-31页 |
·正弦波输入情况下试验与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31-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由液化土层强度确定其P-Y 曲线的方法 | 第36-60页 |
·引言 | 第36页 |
·按动强度确定液化土层P-Y 关系合理性的分析 | 第36-43页 |
·按不排水残余强度确定液化土层P-Y 关系合理性的分析 | 第43-49页 |
·按结构残余强度确定液化土层P-Y 关系合理性的分析 | 第49-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