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贸易壁垒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10-19页 |
1.1 贸易壁垒的含义及分类 | 第10-13页 |
1.1.1 贸易壁垒的含义 | 第10页 |
1.1.2 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 | 第10-13页 |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13-19页 |
1.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 | 第13页 |
1.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 | 第13页 |
1.2.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构成 | 第13-16页 |
1.2.4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状况及趋势 | 第19-28页 |
2.1 纺织服装业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2.1.1 发达国家标准工作战略化 | 第19页 |
2.1.2 标准正从规格型转向人与环境的保护型 | 第19页 |
2.1.3 标签标准品牌化 | 第19页 |
2.1.4 体系明确 | 第19-20页 |
2.1.5 技术标准进一步延伸到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过程 | 第20页 |
2.1.6 其他领域的技术性规定相互交叉渗透 | 第20页 |
2.2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目标国家及其纺织品服装技术标准体系 | 第20-25页 |
2.2.1 美国的技术标准体系 | 第21页 |
2.2.2 欧盟的技术标准体系 | 第21-24页 |
2.2.3 日本的技术标准体系 | 第24-25页 |
2.3 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 第25-28页 |
2.3.1 技术性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 | 第25页 |
2.3.2 “绿色消费”将成为21世纪关注的焦点 | 第25页 |
2.3.3 更多利用知识产权协定保护进口国的产品设计 | 第25-26页 |
2.3.4 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广泛应用在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领域 | 第26页 |
2.3.5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 第26页 |
2.3.6 壁垒的构筑速度加快 | 第26页 |
2.3.7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新表现形式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8-39页 |
3.1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 第28-30页 |
3.1.1 受到的损失增速快 | 第28页 |
3.1.2 受限集中在主要的目标市场国 | 第28-29页 |
3.1.3 受限的产品比较集中 | 第29页 |
3.1.4 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 | 第29-30页 |
3.2 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1 积极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消极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1 造成我国染料行业的较大损失,制约染料行业发展 | 第32-33页 |
3.3.2 对纺织用化学助剂产业有不利影响 | 第33页 |
3.3.3 纤维原料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 第33页 |
3.3.4 将减少我国海运业的收入 | 第33页 |
3.3.5 会造成我国失业人口的增加 | 第33页 |
3.4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 | 第33-39页 |
3.4.1 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外部原因 | 第34-37页 |
3.4.2 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部原因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目前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分析 | 第39-45页 |
4.1 我国纺织服装业技术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差别 | 第39-42页 |
4.1.1 国际纺织品服装业技术标准和法规的总体状况 | 第39-40页 |
4.1.2 我国纺织品服装标准的现状 | 第40-41页 |
4.1.3 与国外的差距 | 第41-42页 |
4.2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水平、技术开发能力及自主知识产权状况 | 第42-43页 |
4.2.1 技术水平状况 | 第42页 |
4.2.2 技术开发能力状况 | 第42页 |
4.2.3 自主知识产权状况 | 第42-43页 |
4.3 目前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采取的对策措施和效果 | 第43-45页 |
4.3.1 推广国际体系认证 | 第43页 |
4.3.2 制定和完善纺织品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 | 第43-44页 |
4.3.3 制定高水准的染料质量标准 | 第44页 |
4.3.4 及时发布输入国的有关标准和技术法规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 第45-60页 |
5.1 政府应采取的策略 | 第45-53页 |
5.1.1 建立健全我国纺织服装业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第45-49页 |
5.1.2 建立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快速反应机制 | 第49-50页 |
5.1.3 建立纺织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系统 | 第50-51页 |
5.1.4 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环境技术合作,签署有关环境标准相互承认的协议 | 第51-52页 |
5.1.5 用好用足《WTO/TBT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措施 | 第52页 |
5.1.6 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等一切有利条件,保护自己的利益 | 第52-53页 |
5.1.7 发挥政府职能,统筹安排,通力合作 | 第53页 |
5.2 行业组织应采取的策略 | 第53-55页 |
5.2.1 启动自律机制,规范同业竞争 | 第53-54页 |
5.2.2 我国纺织行业应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 第54页 |
5.2.3 打破国外检测垄断,打造中国检测标准的品牌 | 第54页 |
5.2.4 发挥行业组织协调职能 | 第54-55页 |
5.3 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 第55-60页 |
5.3.1 开展对《WTO/TBT协定》的认真研究,熟悉WTO的游戏规则 | 第55页 |
5.3.2 应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 第55-56页 |
5.3.3 应积极推行绿色管理 | 第56页 |
5.3.4 应实行绿色营销策略 | 第56-57页 |
5.3.5 积极认证 | 第57-58页 |
5.3.6 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第58页 |
5.3.7 加快专门人才的培养 | 第58页 |
5.3.8 通过多种经营方式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58-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