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普通小麦杂交种与亲本间根系基因表达差异与杂种优势分子机理

ABSTRACT第1-5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7-22页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第7-10页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概述第7页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现状第7-10页
   ·杂种优势机理研究第10-15页
     ·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第10-11页
     ·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第11-15页
   ·植物根系形态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5-20页
     ·小麦根系的建成第15-16页
     ·禾本科作物和拟南芥根系形态学比较第16页
     ·拟南芥根系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第16-2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立论依据第20-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小麦拔节期根系性状杂种优势研究第22-32页
   ·材料和方法第22-23页
     ·供试材料第22页
     ·实验方法:第22-23页
   ·结果与分析第23-30页
   ·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小麦拔节期根系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第32-41页
   ·材料和方法第32-33页
     ·供试材料第32页
     ·实验方法第32-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杂交种和亲本间基因表达差异第33-35页
     ·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与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第35-37页
     ·差异表达模式与根系性状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的相关第37-38页
   ·讨论第38-41页
     ·小麦杂种与亲本之间根系基因差异表达的模式第38-39页
     ·基因差异表达与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相关分析第39页
     ·某些差异表达模式与根系性状杂种优势显著相关第39-41页
第四章 小麦亲本和杂种间根系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回收、验证、克隆和功能推测第41-56页
   ·对DDRT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回收、验证、克隆和测序第41-49页
     ·材料和方法第41-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讨论第47-49页
   ·CDNA-AFLP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回收、验证、克隆和测序第49-56页
     ·材料和方法第49-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讨论第53-56页
第五章 具有完整读码框(ORF)片段的克隆以及结构分析第56-88页
   ·材料与方法第56页
     ·供试材料同上章第一节第56页
     ·电子克隆ORF方法第56页
     ·模板准备、PCR扩增以及克隆、测序方法见前节第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85页
     ·TaANN1基因的ORF拼接、克隆、测序以及序列分析第56-63页
     ·TaPBF2的ORF拼接、克隆测序以及序列分析第63-67页
     ·TaPCS2基因的ORF拼接、克隆测序以及序列分析第67-72页
     ·TaCDPK1基因的结构及序列分析第72-79页
     ·TaPIN1基因的序列及结构分析第79-85页
   ·讨论第85-88页
     ·TaANN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推测第85页
     ·TaPBF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推测第85-86页
     ·TaPCS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推测第86页
     ·TaCDPK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推测第86-87页
     ·TaPIN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推测第87-88页
第六章 螯合肽合成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真核超表达第88-99页
   ·TAPCS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第88-93页
     ·材料与方法第89-91页
     ·结果与分析第91-93页
   ·拟南芥超量表达TAPCS2基因第93-99页
     ·实验试剂第93-94页
     ·实验方法:第94-96页
     ·结果与讨论第96-99页
结论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样条微分求积法的进一步发展及梁的非线性振动分析